• 23阅读
  • 0回复

喜看红云降人间——舞剧“五朵红云”介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6-15
第6版()
专栏:

喜看红云降人间
——舞剧“五朵红云”介绍
新华社记者 徐学增
在全军第二届文艺会演大会上,人民解放军广州部队歌舞团演出的大型舞剧“五朵红云”,受到了观众的热烈赞扬。
“五朵红云”是根据海南岛黎族人民的斗争故事和民间传说编成的四幕七场大型舞剧。它一开始就把观众带进了一个激动人心的境界。朝雾正在消散,白云环绕着五指山峰。被国民党捉走的黎族青年公虎被共产党救出之后带着一条红五星毛巾归来了,残暴的国民党匪军接着又抓去了阿文和柯英,关进铁笼里展览,称他(她)们是“?”。柯英的孩子被匪军丢进火中活活烧死。一群黎族少女在刺刀下逼着给敌人舂米……。
黎族人民处在苦难中。忽然,从淡淡的晚霞里,渐渐出现了五朵红色的祥云,金光照红了整个五指山。传说每当黄昏时分,五指山上空常出现五朵红云,如果红云降下地面,黎族人民就能摆脱苦难的命运,得到幸福。在红光的照耀下,山谷中响起了凝结着黎族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歌声:
五指山峰高又高,
五朵红云天上照;
假若红云落下来,
苦难消散幸福到。
吉祥的彩云呀,
你哪天才能落下来,
把苦难的黎家来照耀。
接着,黎族人民因不堪国民党反动派的残暴统治,在五指山里进行了武装暴动。但是开始由于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没有远大的政治目标和严密的组织纪律,在敌人的血腥镇压下,暴动失败了。经过几次挫折,他们决定派人去找自己的救星共产党。正当危急关头,共产党领导下的琼崖纵队赶来了,从水深火热中解救了他们。这时,五朵灿烂鲜红的彩云,从天上徐徐降下,“血泪岭”变成了“红云岭”,彩霞中歌声四起:
红旗插上五指山顶,
天空落下了五朵红云。
火中的金鸡飞上天,
黎族死里得重生。
山头擂鼓八面响,
竹笛笙箫一齐鸣。
共产党是再生父母,
共产党是民族救星。
五指山前千条路,
一心跟党奔前程。
舞剧以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了海南岛黎族人民从1943年到1944年的斗争史诗。剧中的舞蹈大部分采用了跳鬼、打柴舞、钱铃双刀舞等黎族民间舞的素材,结合运用了一些中国古典舞、苗族舞和外国芭蕾舞的舞汇创作出来的。舞剧的音乐也吸取了“五指山上五条溪”、“罗呢调”等黎族民间音乐的精华。全剧民族风味较浓。舞剧进行中,每一幕还有几段配歌伴唱,词、曲、舞结合的很紧,发扬了我国古典戏曲中载歌载舞的特色,对突出舞剧的思想感情,加强戏剧效果很有帮助。
“五朵红云”舞剧的出现,是广州部队歌舞团长期深入实际、深入民间“采风”和精心创作的结果。早在海南岛刚刚解放时,这个歌舞团就在海南岛演出时搜集了“五朵红云”的民间故事。几年来,他们又先后三四次去五指山区接触黎族人民,体验生活。去年10月间正式成立了“五朵红云”创作小组后,编导、作曲、演员和美术设计等人员,又立即深入到事件现场进行访问和学习。他们拜访了当年领导武装暴动的首领和琼崖纵队的一个支队长,组织参加暴动的几位老战士进行了座谈,并广泛地阅览了一些有关黎族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的资料。一部分人员还到黎族红旗人民公社劳动了半个月到一个月,和黎族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丰富了他们的创作生活。舞剧编成后,他们又多方面征求意见,演演改改,改改演演,光文学台本先后就改动了十几次,才使它逐步完整起来。(附图片)
“五朵红云”中的一个场面。
新华社记者 郑小箴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