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淮北的海——安徽书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6-15
第8版()
专栏:

淮北的海
——安徽书简
石方禹
离开海滨有四年的时间了!你知道我时常怀念海洋,有时在睡梦中也会仿佛觉得自己沐浴在海水之中,随着碧波荡漾浮沉。
那一年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海边的城市,在火车里凭窗远眺那海天相接处的一片蔚蓝。当时,我们曾经争辩过一个问题:哪里的水最蓝。我说最蓝最蓝的水莫过于青岛沙滩外面的万顷碧波,你却对香港浅水湾的苍茫朦胧赞不绝口。
在这以后,我又走过很多地方。不论我到哪儿,我总没有忘怀于最蓝最蓝的水;离开海边越远,我就觉得最蓝最蓝的水也离我越远了。
可是,大出我的意料,今天我竟找到了最蓝最蓝的水——在离开大海遥远遥远的地方,最蓝最蓝的水,竟在淮北平原上。
请你不要笑话我,说这是痴人说梦。不是的,我是非常严肃地跟你谈这件事。你总听说过关于淮北河网化的事情吧。到淮北来以前,我就听说这里的河水蓝得像海水。当时乍一听来,我也不以为然,不敢轻易置信。河是人工挖出来的,而且挖在平原的无边的黄土层之中,想像中一定是夹泥带沙混浊不堪。当时我这样想,相信此时你一定也会这样想。
其实不然。这是怎么样的水啊!这是北方秋季万里无云的晴天的颜色,这是晶莹的翡翠,这是风平浪静皓月当空时沉睡着的海水的颜色!
看到淮北平原的河水,我解脱了对于海洋的如饥如渴的思念。
平原上纵横每一公里,就是一条笔直的河,这就是河之为“网”的来由。每条河宽十来公尺,深七、八公尺。因为挖得深,从淮河引来的水,和地层底下的泉水接通了,河水的碧清蔚蓝,其秘密就在这里。
我划着船从一条河驶进另一条河。我用双手舀起碧清的河水,就像舀起天河瑶池里的琼浆玉液。海水的颜色诚然蓝得可爱,但其味苦涩;淮北的碧蓝的河水,其味却是甘甜的。用这样甜美的琼浆玉液,怎能不灌溉出茂盛的庄稼呵!
然而,水,过去却是淮北人民的大祸害。你记得我们在孩童时代就常常唱的那首诉说十年九荒的歌吗?那时我们住在遥远的南方海边,但歌里唱的却是淮北的事。从歌谣流传之广,可以想见它的灾害之剧。不是旱就是涝,而且旱和涝都是一眨眼之间的事。这里群众有句非常生动的话:三日无雨,地干裂缝;然而,只要蛤蟆屙泡尿,便又淹了一大片。农民们终年辛苦,到头来常常是颗粒无收。
解放以后,虽然灾情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但真正找到彻底解决旱涝问题的途径,还是去年的事情。在1957年水网化的基础上,党提出了河网化的计划。河的深度、宽度和间隔都有一定的规格。朝朝暮暮,淮北平原上千军万马努力奋战,淮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终于在自己的这个多灾多难的平原上扭转了乾坤。
去年挖了河以后,接着不久,便是七十天的干旱,滴雨未下。淮北平原经受了考验:河水不干;有史以来在平原上第一次出现的水稻田里,稻株茁壮,香飘千里。今年5月中旬,有一天一昼夜之间降雨一百二十七点二公厘,据说要在过去,连地都会漂起来;然而现在麦子却分毫无损。淮北平原再一次经受了考验。
如今站在河堤上纵目远眺,望着四周围汹涌翻腾着的波浪,我仿佛觉得我又沐浴在大海之中了。请你不要误会,我说的不是青岛沙滩外面的万顷碧波,我说的是另一种大海:金黄色的波浪,金黄色的小麦的海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