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从对比中找小麦增产规律 南梁公社西堡管理区开展群众性现场总结评比运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6-16
第3版()
专栏:

从对比中找小麦增产规律
南梁公社西堡管理区开展群众性现场总结评比运动
本报太原15日电 山西翼城县南梁公社西堡管理区,通过队队比、类类比、块块比,开展群众性小麦总结评比运动,有效地提高了社员的农业科学知识,使农业增产“八字宪法”深入人心,为争取农业更大丰产奠定基础。
西堡管理区今年种植的三千零六十亩小麦,大部生长都非常好。李宝庆老汉说:“我活了七十七岁,经过四个朝代,做了五十二年庄稼,唯有今年小麦长得格外好。”小麦为什么长得这样好?广大干部和群众各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说是人民公社显示了优越性,农业“八字宪法”开了花;有的说是老天爷风调雨顺,共产党和毛主席福气大;有的说……但是就小麦生长情况来看,有高额丰产田,也有三类田。在这两类麦田中,有水地、有旱地;有正茬、有回茬;有同等地在同等耕作条件下,生长好坏截然不同;甚至还有好地不如坏地,水地不如旱地。这种种现象又怎样解释呢?管理区党支部针对广大干部和群众的不同认识,抓住小麦生长的不同特点,采取了听、看、比、算、辩五大方法,以农业“八字宪法”为中心,在田间开展了队与队、块与块、人与人的小麦总结评比运动。
在群众性的评比总结运动之前,管理区党支部首先聘请老农、中年、青年、妇女和干部二十五人,对七个自然村十个生产队的小麦进行了普查。在田间进行了类与类(正茬、回茬、水地、旱地等类型)、字与字(水、肥、土、种、密、保、管、工)反复对比,找到了各种对立面的典型地块,经过共同研究,插上典型地小麦田间总结牌。牌上写清管理人员、土地等级、正茬还是回茬、水地还是旱地、耕地深度和时间、施肥质量、数量和时间、下种时间和数量、品种、浇水次数和时间等等。然后由队长带领群众到田间参观,由亲手操作的社员当场说明,边参观、边讨论、边总结、边评比。由于这种方法见物见人,能看能听,简便明了,通俗易懂,对比性强,使全体社员受到一次活生生的技术教育。
在九队的麦田里,亲手播种的张凌河,介绍了用单套牲口犁、双套牲口犁和用铣翻的三块地的情况。这三块地土质一样,是一等地,都是回茬,就是因为耕的深度不同,产量相差很大。老社员王秋忠边看边说:“单套、双套、铣翻,一样比一样强,深耕到那里,就增产到那里。”只深耕不施肥,也不行。第五队老农刘太原说:“你们看,这上堰二十六亩麦和下堰三亩麦,土质、耕作都一样,只是每亩底肥相差四十担,产量至少相差一百多斤。”播种过稀或过密都会减产,这是大家共同的评语。全管理区干部培植的二十五亩试验田,下籽都在四十五斤以上,加上地力大,不通风,不透光,亩亩都倒伏。后堰四亩下籽二十八斤,烈士碑五亩下籽十八斤,生长截然不同。经过评论,下种四十六斤的产量不如二十八斤的高,下籽十八斤的产量也不如二十八斤的高。下种迟早对产量也有很大关系。九队的衣堂路东和路西两块地,播种时间相差十二天,产量每亩差百十来斤。种麦适时还必须管理得好。一队高家坆九亩麦和南界八亩麦是同样的地,只是少追一次肥,少浇一次水,前者比后者每亩产量相差八十斤。
通过参观,进行了队队、类类、块块、字字对比,总结了全管理区小麦丰产经验,使群众认识到“八字宪法”必须全面、适量、适时地执行。大家一致反映说,田间参观评比一天,比做半辈子庄稼收获都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