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埃卡特先生其人其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6-17
第5版()
专栏:随笔

埃卡特先生其人其事
胡思升
在日内瓦的新闻界,西德代表团成员兼首席新闻发布官埃卡特先生颇负盛名。据说,在日内瓦的许多记者当中,人们见面时往往不说“您好”、“日安”之类的寒暄话,而代之以这样的问话:“埃卡特又扯了些什么”。
“埃卡特又有什么妙论?”一个记者向另一记者打招呼。
“听说埃卡特在记者招待会上断言:当年魏玛共和国之被颠复系共产党人所为,绝非出于希特勒党徒之手”。
“这是他昨天的杰作。今天他公开宣称,除非苏联接受西方所提解决西柏林问题的方案,最高级会议定将告吹”。
埃卡特在西德官居阿登纳政府报刊和情报处长之职。在波恩,埃卡特手下拥有大批人马,不久前,由于“功勋卓著”,该处在波恩不惜巨资新建一座高层大楼。当地人都习惯称之为“宣传部”,因为人们对当年戈培尔掌管希特勒的“宣传部”时的作为还记忆犹新。这次外长会议召开,埃卡特奉命率领所属大小头目赴日内瓦。说来也许有人不信,埃卡特及其部下竟占西德代表团总人数的一半。这也就是在日内瓦产生“埃卡特一帮人”之称的由来。
在日内瓦的大街小巷、在各国代表团的记者招待会上、在国联大厦以及新闻中心,“埃卡特一帮人”到处可见。他们朝夕奔走各处,任务是:搜集情况、研究气候、散布有特定目的的流言蜚语。对于各种不同的记者,专门备有“引人兴味的消息”。不过,活动方式虽然花样繁多,但都遵循一条“阿登纳路线”:尽力诽谤苏联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外长会议上的主张和立场,散布会议出现“危机”、“走入死胡同”、“已经垮台”等一类谣言。
在每次西德代表团的官方记者招待会上,埃卡特先生总是要露脸讲几句话的。但是,他的主要活动场所却在另一种“幕后记者招待会”上。这种幕后招待会几乎每天在他的别墅举行,只有经过仔细挑选的西德记者方能入内。在这个会上,埃卡特不仅发布一般指示,而且规定新闻的内容和明天报纸的标题。例如前几天外长们正在集中讨论西柏林问题,甚至西方阵线中也有某些人士,一度不得不承认西柏林的局势不正常,埃卡特深怕西方守不住阵线,就马上通过“幕后记者招待会”动作起来,第二天的西德报纸上就出现了刺目的大标题:如“西方国家在日内瓦立场强硬”,“葛罗米柯的不妥协立场促使西方采取强硬方针”等等。不仅如此,西德通讯社还急忙传出如下消息:美国国务卿赫脱已“失去耐性”并定6月6日回国。但是美国代表团到现在还没离开日内瓦。
埃卡特是以阻挠举行最高级会议为己任的。于是西德报纸就奉命引用“可靠消息”,断言最高级会议的主意已经被埋葬。埃卡特先生还首创了召开“最低级会议”的妙论。“埃卡特一帮人”在日内瓦宣称:外长会议后,召开外交部长助理级会议是适时之举,而如果召开大使级会议,则更是现实的产物。
使埃卡特伤脑筋的,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三色国旗在博尔茨外长的汽车上飘扬。前不久,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代表团成员、国防部第一副部长霍夫曼在日内瓦举行了记者招待会,把西德代表团和
“埃卡特一帮人”散布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军国主义化”的谎言驳得体无完肤。埃卡特十分恼火,但又无力反驳,于是使出了“借刀杀人”之计。过了几天,瑞士某些报纸出现了对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诽谤之音。“日内瓦日报”甚至发表了题为“令人不快的人”的文章,对博尔茨外长同其他外长坐在一起表示恼怒,并进行无礼攻击;另一方面,日内瓦“记者之家”管理处也出面了,专门写了一封信给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代表团,诬蔑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滥用”“记者之家”的规则,在那里“胡搞”等等。不过,埃卡特先生由于情急之故,手法过于拙劣,用“记者之家”名义写给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信,甚至还没有等到对方答复,就已经当众散发了,连无见识之士也识破了其中奥妙。在此之后,关于埃卡特的谈论中,又增加了新的笑料。
最近,阿登纳决定留任总理。埃卡特特地回国晋见,并在回到日内瓦时说,目前他“有些悲观”。本来,谁接受了阿登纳的指示而对外长会议感到“乐观”,这将是奇迹。俗话说:物以类聚。埃卡特之所以成为西方破坏外长会议的急先锋阿登纳之心腹,当然不是偶然的。(附图片)
英韬插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