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哈萨克人的婚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6-17
第8版()
专栏:风土新志

哈萨克人的婚礼
沈石
牧民哈斯木结婚的那一天,牧业社的党支部书记约我去参加他的婚礼。
我们骑马前往天山深处的牧场,途经巩留县的莫合沟,沟的两岸,尽是野生的苹果林。马在林中穿行,过了两个多钟头,还没有走出这片树林。
苹果花缀满枝头,白色、浅红色的花瓣铺满地面,马蹄践踏着落花,像踩在天鹅绒毡毯上。浓郁的花香,随着阵阵清风,不时地袭来,令人熏熏欲醉。鸟声、蜜蜂声,充满林间,远处还传来杜鹃的啼声。深山闻杜鹃,感到格外亲切,我几疑回到了江南的家乡。
党支部书记告诉我,每到秋天,树林里落了很厚一层苹果,附近有座农场,当苹果快成熟时,把猪赶进苹果林,几个月后,猪长得膘肥肉厚。住在这一带的俄罗斯人,家家养蜂,每到苹果花开时,他们把蜂箱移到树林周围,每年可割取丰盛的蜂蜜。我在莫合时,曾访问过一位满族农民,他有丰富的养蜂经验,养蜂的收入,维持他全家人的生活。牧业社成立后,他仍操旧业。社里的柯尔克孜人也跟着他学养蜂。
像这样野生的果林,在伊犁河谷还不止莫合沟一处。它自然地成林,果实自生自灭,说起来多么可惜。记得自治区党委王恩茂同志视察伊犁时,曾再三叮嘱当地的同志要逐步改良野生的果树,要充分利用野生植物。恩茂同志的指示,已经引起当地同志的重视。富饶的新疆,在天山南北可资利用的野生植物真是取之不尽,像塔里木河流域四处丛生的罗布麻,像天山的雪莲、紫草、贝母、蘑菇……,如果充分地加以利用,当为国家增添多少财富!
我们到了山腰,瞥见一大群马,拴着前蹄,蹒跚地在林中踱来踱去,隔不多远,有十多顶蒙古包撑在空旷的草地上。这些牧民住在花丛中,可说别有一番风味。蒙古包旁边堆着许多马鞍,几只凶猛的猎狗用铁链拴住。孩子们蹬着马靴,在草地上互相追逐。老年人坐在树底下,边谈天,边抽着马合烟。年青的哈萨克姑娘,头戴插有鹰毛的皮帽,身穿华丽的衣裙,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有说有笑。
我们快到蒙古包跟前,一群人赶忙迎上来,经过党支部书记一一介绍后,被邀入蒙古包。主人见有远方的客人来参加婚礼,非常高兴,他一面倒奶茶一面对我们说:“你们要早一天来这里就好了。”原来,在新婚前一天,他们把蒙古包四周的羊毛毡拆去,参加婚礼的青年男女分别坐在蒙古包里,互相唱和,这样要一直唱到深夜。可惜我们来的迟了,没有赶上这个动人的场面。
新婚喜宴开始的时候,我们遵照哈萨克人的风俗,先洗手,用主人准备的毛巾揩干,然后按照年龄的长幼围坐在地毯上,用酥油炸好的点心,香喷喷的羊肉盖着油腻的米饭,一盆接着一盆递进来。殷勤的主人笑着说:“到这里来作客,就不用客气啦!”哈萨克人是好客的,客人吃得越痛快,主人越高兴。吃罢手抓羊肉,一大盆马奶又出现在客人面前。说起喝马奶,在座的哈萨克人莫不眉飞色舞。他们喝完一碗,又添一碗。初喝马奶的人,喝过后,全身发热,喝的过多,也容易醉人。
宴会结束,紧接着举行“特银”。“特银”,是在地上挖一个坑,将新娘送的银币或针织品放在坑内,要在马上把它拾起来。马一匹跟着一匹,接近坑时,马不得停留,谁能拾得礼物,就要看他在马上的本领。
“特银”过后,青年人骑着马把新郎、新娘住的蒙古包团团围住,他们喊着:“年青的新娘呵!请你拿出一只羊来,让我们刁羊吧!”
新娘答话了:“刁羊虽然好,可是还得注意节约哩!”
双方坚持了十多分钟,客人不愿散去,最后,新娘的女友出来解围了,她们建议举行“姑娘追”来代替刁羊,小伙子们才满意地离开了。
我们随着这伙年青人来到了高山上的草原,“姑娘追”紧接着开始了。只见一对对青年男女并辔徐行,这时,小伙子可以尽情地向同行的姑娘谈情逗笑,姑娘不得拒绝。在回来的路上,男女纵马奔驰,假若姑娘追上了小伙子,可以用马鞭抽打,小伙子不得反抗。他们返回时,我见到有几个小伙子的头上挨了马鞭哩!
黄昏时分,我们才离开牧场。一路上,支部书记向我们谈起了这对新婚夫妇,我才知道他们过去都是穷苦的牧民,现在是社里的积极分子。解放前,哈萨克人结婚,男方要送很厚的聘礼,多的达百几十头牛羊,穷苦的牧民结不起婚。新婚姻法传到牧区,过重的聘礼取消了,牧民的生活也有很大的改善,像哈斯木这些过去结不起婚的人,现在都能成家立业了。我衷心地为他祝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