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紧张的油菜收割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6-18
第3版()
专栏:

紧张的油菜收割战
本报记者 王洪仙 徐寿铿
6月初旬,上海市郊洋泾公社金桥大队连绵五、六里的油菜,渐渐黄熟;密密层层的菜荚,随风传出动听的“沙沙”的声响。收获的季节到来了!
开镰前夕,人人争磨镰刀,腾场地,整理仓库,小伙子们一天数次探询开割的日期。当开镰的号令一响,人们就在欢腾中卷入了一场紧张的收获的战斗。
谁是第一个
开镰第一天凌晨三点钟,寂静的村庄响起杂踏的脚步声,人们借着稀微的星光,奔向菜地。他们决定每天在夜露未干前收割,免得油菜裂荚落粒。
老农龚春来,这天晚上兴奋得怎么也难以入睡,两点半钟刚过,他就披衣起身了。可是,性急的小伙子姚月水,却抢在他之前赶到了菜地。这时候田野空无一人,但大队的油菜早已割掉了一大片。这究竟是谁割的呢?
前一天的早晨,食堂炊事员顾月新和闵翠英暗暗在厨房里商量:“社里油菜长得这样好,我们一定不能错过参加收割的机会。”这天晚上八点钟,她们洗净了碗筷瓢锅,拿起早已准备的镰刀,急匆匆赶到油菜地去。生产队长张玲凤发现她们的秘密后,一面连声劝阻,一面却情不自禁地也跟着去了。她们三人原是打算稍割一会就回来的,但割着又粗又沉的油菜,越割越起劲,结果一直割到黎明前二点钟,食堂该烧早饭的时候,她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暗比明不比
不需要大队的布置,也不需要谁的督促,收割时,小组与小组、个人与个人之间展开了热烈的挑战应战。菜田里,听到的只是一片急骤的“嚓嚓”声。
小伙子马岳彬代表他们小组向姜龙宝小组挑了战。姜龙宝小组的组员妇女居多数,看来不是人强马壮的马岳彬小组的对手,她因此当面没有应战。可是,一回到组内,就召开紧急会议,商量对策。大家经过一番讨论,人人磨拳擦掌,决定和对方来一个“暗比明不比”。小组按劳动力强弱,谁收割,谁剪荚,安排得停停当当,并且还决定每天提早半小时上工。
竞赛就这样暗暗地持续下去,第一天没有胜过,第二天赶上一大步,第三天就赶过了。小伙子马岳彬每天看到姜龙宝他们一下工就跑到记工员面前问这问那,知道是在查问他的小组的收割进度。这一天,他憋不住了,跑去问姜龙宝:
“你们和我们是暗比明不比吧?”这时,姜龙宝小组的组员们发出了一阵胜利的笑声。
同霉雨争先
李阿顺他们小队一天只脱了八亩地的菜籽。这是因为第一次种油菜,缺乏经验。他们是用手搓着脱粒的,手心搓痛,进度又慢。这个贫农出身的老农民越想越焦急:按这样的进度,小队的油菜完成脱粒要一个月的时间。再过几天,江南的霉雨季节就要到来,这该怎么办呢?
这天一下工,李阿顺就蹲在田边和其他社员商量这件难事。人多主意多,你一言我一语,得出的结论是:一定得找脱粒的工具。接着就人人回家找工具去了。有的人搬出扶梯,以便捏着菜秆在上面摔打脱粒;有些人找出扁担、扛棒、桠杈棍、扫帚柄;妇女们连结婚的嫁妆——漆得红艳艳的藤编的被拍,也拿出来当作脱粒的用具。
脱了粒的油菜,又需要工具垫着曝晒。李阿顺当天晚上把自己洁白的被单、床上的席子拿了出来,其他社员也跟着拿出自己的麻袋布、毯子。次日,村庄的脱粒场上,就出现了洋洋大观的脱粒和曝晒的工具。人们为了和雨季争夺丰收的果实,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像对待爱人那样
中共浦东县委成立了收割指挥部。指挥部就设在村镇上。
每天深夜,当社员们已经熟睡,指挥部依然灯火通明。指挥员们白天参加收割和检查,这时又聚集在一起,在紧张地部署次日的战斗。
今年大队的油菜长得像茂密的灌木丛林,株与株,荚与荚交错纠缠在一起,收割时稍不经心或者用力过猛,就会造成落荚、脱粒的损失。县委赵书记在开镰前特地亲自收割一片油菜,当晚就召集大队和生产队干部总结经验。他饶有风趣地归纳说:“收割时要耐心、体贴,就像青年人对待自己的爱人那样。”接着,指挥部的电话就响了,队长们通过一根根电话线,把总结出的操作方法传到自己的部队。
这些日子,张副县长也整天在菜田里奔波忙碌。一天,他在一个生产队检查经过两次脱粒、准备送出当柴烧的菜箕,发现上面还有少数菜籽。他组织人力又脱了一次粒,每亩多打了十九斤二两菜籽。指挥部当天就举行了“颗粒还家”的现场会议。
指挥员们就是这样不懈地、及时地指挥着收获的战斗。
把好粮卖给国家
这些日子,收购站从早到晚忙个不停。社员们推着车,划着船,也有挑的、扛的,把刚扬净的菜籽不断地送到这里。
6月初的上海是多雨的。这一天连续几小时的暴雨刚刚收敛,天空依然飘着雨丝,收购员们算清了积下的账目,准备稍歇一会。可是,辘辘的车声又传来了。闵大妹和闵凤娥一个推一个拉,把满满一车的菜籽送到收购站。车底垫着厚厚的稻草,顶上盖着雨衣,她们自己身上却什么也不披盖。收购员一面笑脸相迎,一面取样检验。结果:每百斤含杂质十四两(国家收购标准是四斤),每百斤含水分八斤(国家标准是九斤),证明她们送来的菜籽是上等的。
有四十多年经验的检验员马咏裳,现在逢人就说:今年的菜籽粒壮、籽满、杂质少、水分轻,过去很少见到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