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拉丁美洲的经济危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6-18
第5版()
专栏:

拉丁美洲的经济危机
美国 海曼·拉默
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
1957年开始的美国经济危机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其余地区,特别明显的是它对原料生产国的影响,其中受害最深的是拉丁美洲国家。这些国家的经济的基础是出口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原料,并用从中取得的外汇来进口这些国家需要的大量食物、衣着和制成品。在拉丁美洲的产品中,将近32%用来进行对外贸易,其中大部分用来同美国进行贸易。
美国的大企业拥有拉丁美洲全部外国投资的将近80%,拉丁美洲占去美国海外公司全部投资的35%。拉丁美洲的工业和资源多半掌握在美国人手中。譬如,在智利,安那康达和肯奈柯特两家采铜公司所生产的铜占全部铜产量的92%。在南美已查明的石油资源中,75%以上是由美国石油公司控制的。拉丁美洲的矿业、交通运输业和动力工业大部分控制在美国手里。
美国垄断资本通过贸易和投资捞取大量利润,而拉丁美洲人民则生活在赤贫之中。1958年,每人每年的平均收入只有二百一十二美元。在秘鲁、海地、巴拉圭、尼加拉瓜和玻利维亚,每人每年的平均收入还不到一百美元。最高的——委内瑞拉——也不超过四百八十美元。
1957年美国物价暴跌才开始,就给拉丁美洲国家带来严重的经济困难(委内瑞拉除外)。1957年,这些国家的出口量下降了,而在这以前的五年中,出口量一直是稳定的。同时,出口品价格也大大下降。1957年联合国对拉丁美洲的经济调查报告说,从1957年的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咖啡价格下跌8.7%,小麦7.2%,糖35%,铜21%,锡8.7%,铅17%,锌25%。
同时,进口的制成品的价格继续上升。据1958年的联合国商品调查报告,从1957年年中到1958年年中,在原料出口价格下跌10%的同时,进入世界市场的制成品的价格却增加了1%。在一些国家里,贸易条件和进口能力大大恶化。到1957年底,拉丁美洲国家的贸易逆差总数达到了将近六亿美元。1952年以来,这种逆差还是第一次。“纽约时报”承认,1958年是拉丁美洲经济最糟糕的年头中的一年。
巴西是受害最深的国家之一。在过去几年来,尤其在1957年和1958年,由于咖啡生产过剩的情况日益严重和它的价格日益下降,因而巴西的经济遭到了严重的打击。
1958年,在支付平衡方面的亏空数达到了空前的纪录,因此不得不大量削减进口。进口货的价格就飞涨了起来。大笔预算亏空多半是由于政府用购买剩余咖啡来制止咖啡价格下跌的做法而引起的。1958年底,在政府的仓库中存有一千三百万袋咖啡。预料1959年将有二千五百万袋的好收成,而预料的出口数只有一千五百万袋。结果,克鲁赛罗(巴西货币)的价值大大下降了,它和美元的兑换率从1957年年中的六十九比一跌到了1959年1月的一百五十二比一。生活费用不断上涨,据官方估计,仅仅在1958年一年,就上涨了30%左右。
遭到原料跌价和进口的制成品加价两路夹攻的阿根廷,也同样受到通货膨胀的灾难性的影响。从1954年以来,阿根廷贸易逆差的总数达到十亿美元,它的黄金储备从约五亿美元跌至不到一亿美元这种低得危险的水平。比索不断贬值,它同美元的官方比价从1955年的十八比一跌到了1958年底的七十七比一。在1958年一年中,生活费用的指数上升了45%,而且在1959年正在继续以空前的速度上升。
发展本国工业遭到困难
情况所以如此严重,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国家在发展多种本国工业方面所作的努力遇到了困难。要求实现工业化(以民族资产阶级为先锋)的压力存在已有多年了,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压力才特别大起来。而且,它已超越了发展轻工业的范围,而特别集中在两种基本产品——钢和石油——上,以使这两种产品能够自给自足。另外,由于需要大量资本,因此要求国家投资的压力便越来越大了。
在一些拉丁美洲国家里,工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且在社会和政治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由于这种发展有赖于从外国进口必需的资本货,同时又遭到美国和其他垄断资本的坚决反抗,因此发展仍然非常有限。尤其在发展国营炼钢工业和石油工业方面的努力进展得更少。
美国垄断资本和国务院特别讨厌国营企业。它们声称在“原则上”反对这些企业,而且他们坚决不给这些企业以贷款或援助。例如,在去年8月,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了巴西希望得到一笔开发石油的贷款的要求,理由是不能花钱进行这种“投机性的”投资。他对巴西人说,必要的资金应该从美国石油公司那里取得。
面对这种态度,拉丁美洲国家不得不用尽外汇并以过高的价格和不利的条件向美国购买装备。除此之外,它们一般只能部分地满足自己的需要,因此不得不大大依靠石油的进口,以及在不同的程度上,依靠钢的进口。
在巴西,国营石油企业巴西石油公司只供应国家需要的20%。去年石油进口总数达二亿七千万美元——巴西支付逆差主要是它造成的。阿根廷在1959年1月日产石油十万桶左右,每日消耗的石油量为二十五万桶,每年要花掉三亿美元来进口石油。阿根廷每年还进口价值将近二亿美元的钢铁。
贸易逆差和预算赤字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把大笔金钱用来进口石油、钢和其他装备所造成的。同时这大大地加快了通货膨胀,严重地加深了经济危机。
苛刻的贷款条件
看到拉丁美洲国家不断提出希望得到帮助的要求,艾森豪威尔政府奉行了一种乘人以危来增进美国垄断资本利益的政策。
作为贷款的一个条件,美国迫使拉丁美洲国家贬低币值,使当地货币可以自由兑换,因为这便于美国公司抽回利润,但是这却更进一步加速了这些国家外汇储备的枯竭。它坚持要这些国家采取“节约”计划,据说是企图用压低劳动人民的工资和生活水平的办法来控制通货膨胀。它要求这些国家放弃发展石油和其他工业的计划,而把这种工业移交给外国资本。
阿根廷总统弗朗迪西于去年12月接受了“稳定”计划,作为取得美国三亿二千九百万美元贷款的条件。这便是这种政策付诸实施的最明显的例子。为了得到这笔贷款,弗朗迪西同意了下列各点:一、比索贬值和取消一切兑换限制。二、取消一切进口限制。三、取消给消费者的价格补贴和压制工资的提高。四、用出让或向外国资本谋求帮助的办法来消除国营企业的亏空。
胡安·德奥尼斯在1959年1月14日的“纽约时报”上写道:如果稳定计划能够支持得住弗朗迪西总统的发展计划,那么美国向阿根廷的投资者和资本货输出者都会有一段光明的前景。但是对阿根廷人民来说,这一协定只会使物价进一步飞涨。到3月份,公用事业费用上涨了200%,电费上涨了150%,汽油上涨了200%。由于价格上涨,肉类消耗减少了50%。
另外,艾森豪威尔总统于去年9月决定把铅和锌的进口限额削减三分之一的行动,是美国政策的另一说明。这一步骤表面上是保护这个国家中总共雇佣了三千五百名工人的工业,但是它对秘鲁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为那里有一万二千名工人被剥夺了工作,同时还严重地影响了墨西哥(它有五万名左右的铅矿和锌矿工人)和玻利维亚。人民对美国侵略政策的愤慨
拉丁美洲国家中越来越多的人都认为美帝国主义必须对他们所处的困境负责,他们越来越讨厌美国的政策和他们自己国家中帮助把这种政策潜加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拉丁美洲人讨厌美国支持万夫所指的独裁者。他们对于国务院在危地马拉和其他国家中所扮演的角色了解得太透彻了。
在去年尼克松访问拉丁美洲时这种愤怒爆发出来了,他遭到这种接待是不足为奇的。今天,拉丁美洲各国人民正在向彻底的民族自由迈进。1957年5月,哥伦比亚的罗哈斯·皮尼亚暴政被推翻了,随后,在1958年1月,委内瑞拉的希门尼斯也被推翻了,接着,古巴人民打败了血腥的独裁者巴蒂斯塔而取得了鼓舞人心的胜利。目前的危机正在进一步推动民族解放运动。
在经济危机的压力和反抗美帝国主义的情绪日益高涨的情况下,拉丁美洲国家同社会主义国家,尤其同苏联的贸易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1958年,苏联取代英国,成了乌拉圭羊毛的最大雇主,购买了乌拉圭羊毛总出口量的将近30%。而乌拉圭则向苏联购买一百二十五万桶石油,依靠苏联作为自己的主要供应国。此外,乌拉圭还进口苏联的棉花、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报纸、匈牙利的电气器材、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波兰的各种制成品。
阿根廷的贸易也大有发展。1958年初,苏联提供了一笔一亿美元的信贷,让阿根廷购买石油设备,而且已经用了三分之一以上的款子,阿根廷还购买了苏联的石油、火车头和铁轨,购买了捷克斯洛伐克的一整套洗煤设备,而且还同波兰达成协议,在今后四年内向波兰购买二百万吨煤。
1958年10月,巴西同苏联达成了1947年以来的第一个贸易协定,以二万袋可可粉交换六万吨石油。苏联还表示愿意用石油来交换咖啡和棉花,表示愿意向巴西提供它所必需的一切石油设备。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向它提供船只和石油。
智利于1958年3月向苏联销售了一万五千吨铜。然而这项计划中的贸易后来为美国所制止,它扬言要强加关税,理由是因为美洲国家间的协定禁止这种贸易。
目前这种贸易量还是很小——不到拉丁美洲总贸易量的2%。但是自从1952年以来,贸易量每年大约增长40%。
这种贸易的增长速度完全可能比这快得多,因为它可以真正帮助拉丁美洲国家实现经济独立和发展。
(摘译自美国“政治月刊”4月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