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远方飞来的孔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6-18
第6版()
专栏:

“远方飞来的孔雀”
本报记者 苏华 黄昌禄
在紧靠缅甸的瑞丽江边,是孔雀的家乡。孔雀,在当地傣族的心目中象征着美丽、光明和吉祥,少尉杨庆锁,却被人誉为“远方飞来的孔雀”。
杨庆锁是边防部队派驻瑞丽县贺赛乡的民族工作组组长。1955年春,工作组来到贺赛乡,这里还没有进行民主改革,土司和地主强迫农民负担的赋税、徭役还有八十多种。虽然瑞丽坝是边地一颗珍珠,但傣族人民的生活却很贫困。杨庆锁看到这种情形,心里就难受,使他产生了强烈的愿望:“要把自己的力量献给这个民族,帮助他们获得幸福!”
这年雨季里,有一次山洪暴发,南波河的水猛涨了,洪水挟着泥沙,冲破了河堤,眼看近三百亩收获在望的谷子就要被洪水淹没。群众在工作组带领下冒雨赶到堤岸,杨庆锁第一个跳下水去堵缺口,汹涌的洪水把他冲了二百多公尺远,他顽强地爬上岸来,又跳下去堵。这种勇敢行动鼓舞和带动了群众纷纷下水,一直搏斗了五个多小时,终于把河堤堵好,挽救了稻谷。可是杨庆锁浑身已被刺丛、竹尖和亚赛草划了无数条伤口。他病倒在床上,全乡各寨的群众纷纷带着鸡蛋等来探望他,有几个老大妈还搬了被子住在杨庆锁身边,像照顾儿子一样白天黑夜都守护着他。
就这样,工作组取得了傣族群众的信任。他们接着领导和帮助全乡傣族人民完成了土地改革,掀倒了压在傣族人民头上几百年的封建领主制度,并建立了全县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工作组根据县委指示,发动社员积肥,以保证农业增产。可是傣族人民祖祖辈辈从来没有积肥的习惯,老年人听说要积肥,吐着唾沫走开了,小伙子和姑娘们听说要捡大粪,羞得低下了头。有些人说:“田里上了粪,谷子都会臭。”
事情很困难,但杨庆锁并不灰心。他和乡的党支部书记首先提着粪筐到寨子里去拾牛粪和牛骨头,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傣族人看见他们最爱戴的两个人都不怕脏,又惭愧,又感动,一个个地都加入了积肥的行列。
贺赛乡的面貌在迅速地改变着。一批又一批的傣族人加入了合作社,社里连年增产,家家盖起厕所,牲畜关进了厩,乡乡有小学,寨寨有夜校。正当傣族人民开始摆脱贫困踏上幸福生活的时候,边防部队决定让杨庆锁复员,群众听说了,赶快跑到乡政府来把他围住,留住他的行李,大哭不止。乡亲们派代表向区委、县委和边防部队领导机关请求:“不要把老杨调走,我们要他!”热心的傣族人不但苦苦留住了杨庆锁,还帮助他在边疆安了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