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快打快藏 丰产丰收 陕西改革工具,调整劳力,加快脱粒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6-19
第2版()
专栏:

快打快藏 丰产丰收
陕西改革工具,调整劳力,加快脱粒工作
本报西安18日电 陕西省各地发动群众改进脱粒工具和方法,加快脱粒进度,保证夏粮提前入仓。
目前,陕西省南部地区的夏粮已全部登场,关中东部已近收割尾声,关中西部地区正在紧张收割。但是脱粒工作一般都比较迟缓。有些地方脱粒的不到十分之一,有些地方还没有脱粒。
脱粒迟缓的主要原因是,有些地区的干部和社员认为,麦子割到场啦,不怕风吹雨打,可以慢慢脱粒;有些地方是上午摊场,中午和晚上碾场,一天只碾一场麦;有些地方的脱粒工具落后,麦场少。例如陕南地区群众用“槤枷”打麦,一人一天脱粒六、七十斤,最高的也不过九十斤。除此以外,这个时期既要抓紧种晚秋,还要加强棉田和早秋作物的田间管理,工作量很大,时间性很强,原来的劳动组织、劳动定额就不完全适应了,这也影响了脱粒。
为了加快脱粒工作,有些地方利用吃饭和田头休息时间,组织社员辩论“麦子上场是否就算收到手里”等问题,提高思想认识。有些地方采取了许多具体措施,提高脱粒效率。例如陕南和陕北改变了用“槤枷”打麦的习惯,改用碌碡(石滚)碾场。西乡县城关、高川、贯山等公社采用碌碡碾场后,一人一畜一天能脱粒一千二百多斤;比用“槤枷”打麦提高工效十七、八倍。汉中市各公社根据各地具体条件,用拌桶、打谷机等多种工具多种办法脱粒,六天中即把60%的小麦脱粒完毕。
为了加快脱粒工作,多数地区都调整了劳动组织。临潼县新丰公社在麦子割完以后,按照体力强弱、技术高低和个人专长,以及夏播任务的多少,抽出50%劳力脱粒小麦,30%的劳力抢种秋田和送粪,20%劳力负责棉田管理。渭南县官道人民公社在食堂和饲养厂中开展了以女代男、以弱代强运动,抽出了三百多名强劳力投入脱粒工作。大部分地区都扩大和增设场地,增加碾打场次,改变碾打的办法。乾县、咸阳、兴平、盩厔等县市趁墒扩大了场面,仅乾县就扩大场面三千五百多块。很多地方把原来一天一场提高到三场,日夜苦战。有些地方采用碾头场、晒二场;碾二场,晒三场的流水碾场法,或者是早晨碾干麦,中午碾湿麦,下午碾麦秸,晚上扬场的方法,加快脱粒。韩城西压公社龙门管理区龙门生产队采用上述方法后,每日脱粒由三万多斤增加到七万多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