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干劲换丰收 访油菜高产县——忠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6-19
第2版()
专栏:

干劲换丰收
访油菜高产县——忠县
本报记者 朱实 孙跃冬
夏收时节里,我们乘一叶快舟,从重庆顺长江东下,来到四川省的油菜高产地——忠县。忠县是个滨江的县份,从舟中望去,那滔滔的江水,两岸高耸的山峰,绿色的梯田,令人回忆起一千多年前,曾经在这里任过忠州刺史的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描绘四川景色的有名诗句:“蜀江水碧蜀山青。”一千多年过去了,如今在这白居易住过的地方,不仅山水秀丽依旧,而且田野里、山坡上、河坎边,到处种上了全县人民引以自豪的金黄色的油菜。每当菜花盛开、香飘数里的时候,它给这蜀山蜀水增添了无限景色,也给忠县人民带来多么大的欢乐和幸福。
当我们离船登上成百的石阶,去到山城内中共忠县县委会的时候,兴奋的气氛立刻感染了我们。在这些日子里,电话铃声深夜不息,纷纷传来了油菜丰收的捷报。县委会的负责人告诉我们,今年全县油菜又在去年丰收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丰收。全县三万多亩油菜平均亩产二百九十六斤,比去年增产28.3%。
我们从许多区、乡走过,到处听见人们叙说他们为丰收而日日夜夜的战斗事迹。从油菜下种到收获,忠县人民以火热的心情,冲天的干劲,付出了巨大的劳动。当去年秋高气爽,油菜播种的季节里,全县掀起了增种油菜的高潮。从机关到学校,从工人到农民,从平坝到山区,从儿童到老翁,人人都培植了自己的大株油菜。全县一共培植了大株油菜三百多万株,每人平均有五株,油菜的总面积也扩大了。这个群众性的增种油菜高潮,说明了人们对油菜是多么喜爱。拔山公社有这样一件事:女社员丁德珍培植了一株大油菜,长得高七尺半,围大二十八尺,大小分枝一千四百六十根。她深怕这株油菜遭到一点损害。一天,她在睡梦中看见牛吃了这株油菜,不禁伤心痛哭醒来了。虽然这是梦,但是她冒着严寒,深夜到田里去摸摸这株油菜,才放下了心。去年冬天,有一次,漫天下着大雪,当年青小伙子都在屋内御寒的时候,拔山公社长石生产队队长,人称“老黄忠”的七十四岁的黄茂云却呆不住了。他到田里去细心地把油菜叶上的积雪打掉,还烧起了火堆,使地温增加,以免油菜受到损失。
为了增产,人们得和自然条件作过多少次战斗啊!过去我们在忠县一些区乡采访时,看见许多油菜土内原来都是石头块。当县委号召增产时,有的人曾说:“油菜高产平坝容易,山区困难。”有的人还说:“山区是些石卡卡,锄头都是打啄啄,种了一大块,收不到一点。”是的,石头上怎么长得出油菜呢?于是,各地的党委书记带领着群众一起奋战了。官坝油菜园原来是一块石坝,区委书记罗先义和社员一道,日夜挑土,终于把原来的石坝变成了土厚一尺到一尺五的土地。不仅书记和社员们,就连小学教师和小学生也参加了这场与自然的搏斗。这些油菜长得株株健壮,每株产量都在两斤以上。为了防止倒伏,需要搭竹架。这在旁的地方是多么容易的事,然而在官坝公社的油菜园里,人们在石头上打洞栽桩。
3月下旬的一天,县委得到当晚要下冰雹气象预告,立刻传到了全县。各区、乡公社都由书记带头,率领群众带着油布、席子、斗笠等雨具到田野里去,准备和冰雹来一次搏斗。但是一直等到天亮,冰雹并未下来。不料在4月里,冰雹却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姿态,在一个夜晚突然降到田野里。人们来不及抢救,油菜打断一些枝尖,打落了一些果荚,受到了一定损失。泄气吗?不!就在第二天一早,拔山公社组织了数百个社员们扶秆、搭架、排水、施肥,人们像医治病人一样细心护理油菜,终于使它重新恢复了健康,获得了丰收。
在争取油菜高产中,到处都出现了社与社、队与队、组与组、个人与个人的竞赛。官坝区兴隆公社新民区队有七个姑娘管理了三十三亩油菜,自名为“七姊妹油菜管理班”。七个姑娘年纪虽轻,她们决心大,劲头足。向别的油菜种植组挑战后,姑娘们常常带着口粮、被盖在野外煮饭,在田间住宿。新年到了,她们也不准备回家。最后,社干部只得命令她们回家休息。石汝区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咸隆公社十一个妇女组成刘胡兰油菜种植小组,和邻近的卫星油菜种植组挑了战。双方在比赛过程中,谁也不甘落后,随时观察对方动向。有一天,刘胡兰小组临时调去突击其他农活,卫星小组为了要赶过她们,这天悄悄把最好的人畜粪突击运到田间,普遍追一次肥。当天晚上,刘胡兰小组派出“侦察兵”,了解到这个情况,立刻决定大战一夜,全部施一次人畜粪。这两组就这样你争我赶,互相推动前进。现在,刘胡兰组终于获胜了。她们的油菜平均亩产达到七百斤,比卫星小组每亩多一百斤。
为了赢得胜利,不仅需要体力,也需要智慧,不仅需要苦干,也需要巧干。在争取油菜丰收的日子里,人们个个开动脑筋,克服了许多过去没有见过的困难。当油菜长得高过人头,枝密花茂时,必须进行一次花期追肥。但是地里面人挑着粪桶进不去。拔山公社管理油菜园的小伙子们动脑筋了。他们进行根外追肥,把喷雾器改了一下,像水枪似的喷射肥料。根外追肥解决了,根部追肥又怎么办呢?油菜园的青年小组长李家穆想了许多办法。最初人们一个一个爬着从花下的空隙间进去施肥。但是,施了一次又要出来装粪。爬进爬出花费的时间多,工效低,花瓣也挤掉不少。后来,他想了个办法:人们先爬进去,在里面蹲着,每隔三尺远蹲一个人,然后把肥料用用具盛着,一个一个传递进去。施完一行,退一步,再施一行。这个办法效果很好。
现在,各个公社正在纷纷总结增产经验,准备以更大的努力去迎接明年油菜更大的丰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