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加强生产劳动 提高教学质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6-20
第6版()
专栏:

加强生产劳动 提高教学质量
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 施平
去年8月下旬,我们学校决定全体师生下放农村一年。全校师生三千一百人,除四百人留校办工厂和钻研农业科学“尖端”,三百人下学校农场搞好农场生产外,其余二千四百人,分成八个大队,下放到八个省(区、市)的农村,即河北的徐水,山东的寿张、福山,河南的西平、遂平,山西的清徐、洪赵,青海的海南、海西、西宁,宁夏的银川、盐池,内蒙古的巴盟、锡盟,北京市郊各区。师生们到达农村后,立即投入了轰轰烈烈的大跃进高潮,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最初三个月,以参加生产劳动为主,三个月后,教学、科学研究、生产劳动三个工作密切结合进行。
在我们一年多来的教学和下放过程中,我们着重地探索教学如何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系统的理论教学如何与现场的生产教学相结合。我们觉得,配合理论教学,进行一定的生产教学是十分必要的。现在我们谈谈这方面的收获与体会。
生产教学的主要收获
从去年3月起,我们学校就搬到盖在学校大农场上的新校舍中,实行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做法,师生一道,在学校的课堂、农场和试验地上,边教学边劳动,以课堂的系统理论教学为主,密切结合专业教学的需要,进行一定分量的生产劳动,通过劳动,巩固理论,学习生产操作,同时也锻炼了思想。下放以后,我们继续探索生产教学的做法,一年多来的实践证明,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尤其是当把生产教学与生产任务密切地结合起来的时候,教学效果很好。
一年多来,我们进行生产教学的主要收获有四点:
1.巩固和加强了理论知识,踏实地学到了生产操作技术。师生普遍认为学习的牢固、深入和灵活。不是会说不会做,而是会说又会做。例如,农学专业学习小麦的栽培,首先由教师进行系统讲授,以后便是一系列的生产教学活动。学生参加了整地、播种和各阶段田间管理的劳动,建立了定点观察、记载档案的制度;组织了向老农的访问,请有经验的农民作报告,并与他们开座谈会;进行了各阶段的总结和专题讨论。通过了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全套栽培方法,而且对小麦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过程,各种技术措施的采用和它的效果,都有了很深刻的印象。过去,学生学习作物栽培学时,钻不进去,提不出问题,现在则认为栽培学内容非常丰富,兴趣很大。农学系三年级学生李庆付说:“总之是学得全、真、活、深、透,相信这样学下去,会比过去好几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对小麦倒伏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学生们细致地观察和记载了小麦生态的变化,分析了影响倒伏的密度、水分、施肥、品种等等因素。通过这些研究探讨,对小麦倒伏的原因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否定了某些简单片面的说法;对控制作物的生长条件,防止倒伏,有了比较明确的看法。接着,对已经倒伏的小麦研究抢救措施,进行抢救。抢救过程中再观察、记载、分析,并布置各种对比试验,来对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生产教学就是这样通过了生动的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丰富了和深化了认识,补充了单纯的系统理论教学的不足。学生深入生产、面对生产中的各种复杂因素,整理分析,提出办法,并在实践中验证理论,提高认识。这样自然比单纯的理论学习要牢固得多,深入得多和灵活得多。
2.总结了农民的丰产经验,充实了教学内容。在许多下放点上,教师指导着高年级学生,系统地总结了农民的丰产经验。如过去栽培学中芝麻的部分,缺少资料,内容不充实,下放在遂平的师生,总结了当地芝麻栽培的经验,教学内容就丰富了许多。此外,对其他许多种作物、家畜的生产经验和中兽医的经验都作了总结。
3.学到了组织领导生产的本领,大大提高了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下放到寿张的植物保护专业学生,为了开展防治病虫害的工作,担任了生产队长助手,在各生产队里,成立了植物保护小组,开展了病虫的调查和防治工作。学生担任了实际工作,就要了解情况,拟订计划,向群众商量,向上级请示,把局部的计划组织到整个的工作计划中去;要宣传、要发动群众,要随时解决问题,要总结,要报告,等等。这一切工作都是在生产队,在公社,在集体、群众中进行的,是很复杂的事。因此,许多学生参加了组织生产的工作后,就学习了一整套组织领导的本领,大大地加强了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
4.培养了热爱农民,热爱农业生产和热爱专业的情感。学生在生产教学中时时刻刻接触生产,和农民一起劳动,一起为丰产而高兴,为生产中发生的问题而着急。生产的成果包含着学生的劳动。因此,有些对生产冷淡的学生,逐渐从冷淡变为热爱。学生们在生产中深深感到迫切需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来装备生产。因此,增加了他们学习农业科学的责任感和光荣感。不但巩固了学农的专业思想,而且还大大地加强了全心全意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人生观。
以上四方面的收获,是课堂教学中得不到的。学生有了课堂教学的系统理论装备,又通过生产教学,巩固了理论知识,学到了生产操作技术和组织领导生产的本事;有了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人生观,这样的学生毕业后,必定是生龙活虎的、能适应于国家建设需要的人材。此外,实行生产教学,既培养了学生,也提高了教师,从克服教学脱离生产实际的缺点来说,教师方面的收获,是更为重要的。
生产教学对农业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高等农业学校中的主要做法,就是实行课堂的系统理论教学和现场的生产教学相结合。现场的生产教学,在教学材料上,在时间、空间以及环境条件上,都有局限性,因此,生产教学不能代替系统理论教学。生产教学的主要意义是实践。实践是任何理论的试金石,所以理论的教学、必须有实践的教学相配合。这种配合,对于高等农业教育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农业教育有三个特点。这三个特点是:
第一,农业教育是用农业科学技术装备学生的。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的对象,是农业动物和植物的生产。动、植物都是有机体和外界环境条件统一的产物。所以,农业生产有较大范围的地区性。就在一个小区内,这块地和那块地,它的土壤、水分、生物环境等等,都有所不同,而且在不断地变化着。不同地区栽培作物的品种不一样,饲养家畜的品种也不同,农业生产就是这样千差万别、变化多端、丰富多采和生动活泼。很显然,课堂教学的系统理论只是生物一般共性的概括,因此,要学习怎样在千差万别的条件下正确地运用生产技术,就非到生产实际中去不可。
第二,农业生产是在广大农村中进行的。几千年来,我国广大劳动人民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生产经验,这些经验是丰富和发展我国农业科学的重要源泉。直接继承这些经验,应用和不断发展这些经验的是广大农民。我们要学外国的好东西,也要学自己的好东西,因此,就必须到农村中去,到生产中去。
第三,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结合。在我国是社会主义的大生产,科学技术必须通过人民公社、农场的组织,才能实际在生产中起作用。因此,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外,还必须到实际生产中去学习组织生产、领导生产和经营管理生产的知识。
从上述农业教育三个特点看出:要培养出能说能做的“农学家”,就必须使教学过程和生产实际密切结合起来。在课堂的系统理论教学外,还要进行足够分量的生产教学。
生产教学必须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
在我们过去的教学计划组成中,有生产教学的部分,但是,如果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要求来衡量,那末,它存在着三个显明的缺点:一个缺点是,进行生产教学的师生,参加实际生产劳动较少,深入生产中去是作得不够的;第二个缺点是,那种“生产教学”主要是去验证课堂教学的理论,这是必要的。但是,那时对农民的丰富经验没有认真地去学习。因此,常常是要学的学不到,能学到的东西不学;第三个缺点是,生产教学的时间较少,学生在全部学习过程中,没有参加过一个完整的生产过程,这样,对实际的生产知识,就学的不完整。由于存在着这三个缺点,所以,从前我们进行的生产教学,达不到“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要求。按照新的要求,今后组织生产教学,必须是:第一,师生亲自参加生产劳动;第二,生产教学是通过生产实践,通过学习农民经验,去考验理论的可靠性,因而进行生产教学的过程,必须和实际生产的过程吻合起来;第三,生产教学的时间要比过去加多一些,要有完整的生产全过程的生产教学。如何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如何使理论教学与生产教学具体化。我们有了下面的一些初步的经验和作法:
1.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习需要,选择不同的生产教学场合。一般说,低年级学生以在学校农场比较方便,高年级学生以外出为好,选择农、牧业生产及人民公社组织比较先进、当地党政领导比较强的地区,作为生产教学的现场,可以学得多些、学得好些。例如,山西清徐县,种葡萄著名,亩产葡萄达二万八千斤,我们就把果树专业的高年级学生下放一部分到那里;又如,派遣了两名畜牧系高年级的学生,向全国著名的养羊专家宁华堂学习,等等。
2、选定了现场教学的点以后,由于任何一个“点”,都不可能满足教学上的一切需要,所以,要在“点”上创设那些对生产教学必不可少的条件。在固定的下放点上,要有计划地把它布置成为教学、生产、研究三结合的基地。这个基地上的教学工作,要和当地的生产任务密切结合起来,有可能的话,最好把它们合而为一,这就能够既完成了当地的生产任务,也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做的一个重要好处是,可以得到当地党、政的密切领导。例如,在徐水县,我们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和县委研究“冬小麦丰产技术措施”的任务统一起来,以县委的重点为重点,师生亲自参加劳动,按“八字宪法”深入地进行综合研究。另外,还派人参加县委的科学技术办公室,抓“面”,协助县委综合分析全县有关小麦的生产情况,从一般中研究共同规律。这样做,对当地的生产有帮助,也使我们的生产教学进行得认真、踏实。
3.生产教学并不是临时碰上什么教什么,而是要按照教学的内容、程序和需要,事先拟订计划,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第一,生产教学要包括三个内容:一是配合课堂教学的需要,使学生巩固掌握科学技术的理论知识,同时认真地总结农民的丰产经验,以检验和丰富理论知识;二是学习掌握生产操作技术和组织领导生产的能力;三是劳动。就整个的生产教学来说,这三个内容是缺一不可的。第二,生产教学不能代替整个的课堂的系统理论教学,教学计划上,系统的课堂教学是主要的部分。生产教学只能根据不同专业的性质占一定的比例。第三,进行生产教学的过程,既要和实际的生产过程相吻合,还要照顾到理论教学的顺序性,这样才便于边做边学,互相配合。
4.要搞好生产教学,必须做好三个主要的准备工作:第一,现场准备。教师要先对现场进行调查,看看是否适宜于进行教学,如果是需要另外一些对比的活材料,那就要事先由别处搬来,甚至需要在几个月前就把它种上;第二,为了使现场的知识比较系统化,学习得更清楚,就需要进行必要的教具和挂图的准备,使生产教学除了吸取直接经验之外,还尽可能加深理论认识;第三,教学内容的准备。这是最繁重的工作,是现场教学成效大小的关键。首先,教师要在理论上作充分备课;其次,要熟悉地掌握现场上的生产过程和当前情况;再次,要访问老农搜集群众经验,并且把这些经验上升到理论上来说明;还有,假如教学时要请当地劳动模范作报告,教师就要事先帮助劳动模范准备报告内容,使报告能根据学生的需要抓住中心,明确地介绍出他的经验。总之,现场的教学虽然是很灵活的,但教师切忌打无准备的仗。
在我们组织生产教学的经验中,有一个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注意。这就是,既要充分发挥“教学相长”的精神,又要教师确实起主导作用。在生产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由教师积极负责,才能使生产教学有准备、有领导地进行,保证质量。
继续加强生产教学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在贯彻执行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下,我们结合理论教学进行了生产教学,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生产教学是一个新的问题,一年来,摸索到的一点经验,只是很初步的,需要继续深入细致地摸索,不断地提高。生产教学的必要性和它的良好效果,是可以肯定的了,今后如何加强它,使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高,截至目前为止,我们认为:除了坚持这个做法,继续提高师生中这个做法的认识以外,要做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继续坚持教师必需与生产实际密切联系。一年来的下放,教师和实际生产发生了密切的联系,交了许多农民朋友。熟悉了农村情况,得到了丰富的实际材料,这是“下放”和教育大革命带来的宝贵成果,必须使它巩固起来,坚持下去。还要防止理论脱离实际的毛病复发。这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所不可缺少的。
第二,我们要把一些下放点进一步建成学校永久性的教学、研究、生产三结合的基地。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还要有计划地建立一些新的三结合基地。合起来建立一个有必要规模的三结合“基地网”。这样,不但对学校的教学、科学研究有好处,而且对农业生产也将有好处。
第三,进一步办好学校的两万多亩农场,使它大大发挥在农业生产中应有的先进和示范作用,在学校三结合的“基地网”中起“中心”的作用。
第四,整理现有的经验,制定出各专业的生产教学大纲,使生产教学进一步系统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