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从终年游牧走向定居 单一经济变多种经济 哈萨克人民生活跃进新阶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6-21
第5版()
专栏:

从终年游牧走向定居 单一经济变多种经济
哈萨克人民生活跃进新阶段
本报讯 聚居在祖国西北边疆的哈萨克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奋起奔向繁荣大道,已经从原来个体的、单一的畜牧业经济,发展到了集体的、工农牧业全面发展的多种经济;从千百年来颠沛流离的游牧生活走向了定居。草原上气象万千,出现了几百万亩阡陌相连的农田以及成百上千房舍罗列的村庄和街道整齐的新兴市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的落后状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哈萨克族人民聚居在新疆北部阿尔泰山、天山、准噶尔盆地和伊犁河谷一带。绝大部分都在现今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境内,占全自治州八十多万人口的43.4%。由于千百年来哈萨克人一直过着单一的游牧生活,而牲畜又多为牧主和富裕牧民所有,多数劳动牧民生活十分贫困。解放以前,他们终年穿着破旧的老羊皮衣,吃不到粮食,只靠喝一些奶子过活。解放以后,党和人民政府在哈萨克牧业地区大力发展畜牧业经济,给贫苦牧民发放了大量的羊只贷款,帮助牧民建家立业,接着在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前后,完成了民主改革和农牧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在去年国庆后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和全州其他维吾尔、锡伯、回、汉等族农牧民联合建立了一百四十多个人民公社。牧主经济也经过改造,建立了八十五个公私合营牧场,使得全州社会主义建设跃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畜牧业经济在自治州国民经济中占比重很大。几年来各族农牧民都把发展畜牧业生产当作自己的主要任务,使得全州牲畜总头数比1949年增加了一倍多,达到了六百九十九万多头,并且大量地供应了全国各地新疆细毛羊和伊犁马等优良种畜和耕畜。单是去年一年就达到十万多头。为了大量发展牲畜头数,争取把自治州建设成为我国的优良种畜基地,草原上正在掀起一个你追我赶的增畜保畜运动。
在力争粮食自给、大建饲料基地的口号下,草原上的农业几年来已经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广大的哈萨克牧民在自治州境内维吾尔、锡伯、回、汉等从事农业生产的民族的指导和帮助下,大兴水利,学种庄稼。他们不仅种植了小麦、杂粮,还种植了水稻、棉花和大豆等农作物。全自治州耕地面积比解放初期的1949年已经扩大了近三百万亩,哈萨克人聚居的地方,已经没有了单一游牧经济的纯牧区,甚至历史上缺粮的主要牧区阿勒泰专区,由于粮食总产量增加九倍,也做到了自给有余。今年,哈萨克牧民和自治州境内其他各民族农民一起,大力改进农作技术,力争高产多收。其中一部将当作饲料用来发展畜牧业。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工业原来没有什么基础,在去年秋天全民炼铁以后,自治州已经办起了成千的各种工矿企业,草原上第一次出现了新兴的工业城市。
随着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草原上出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定居点和经济中心的新市镇,80%以上的哈萨克人已经改变了终年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在新建立的、镇定居下来。医院、卫生所、俱乐部和学校等卫生文化事业也发展起来了。
(王安、杨克现)
(附图片)
尼勒克县红十月人民公社接羔中所产的羔羊已经挤满了每个畜群的圈棚。  新华社记者 武纯展 哈斯娅捷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