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可爱的故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6-21
第5版()
专栏:

可爱的故乡
达坎(哈萨克族)
草原长大的孩子,谁不喜爱那漫无边际的草原。去年8月,我从中央民族学院毕业,参加了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工作,回到了离别多年的故乡——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的草原。
我熟悉草原,那牛羊永远也吃不到尽头的绿草地,那一脚能踩出油来的黑壤土。我熟悉草原上的人们和他们过去的贫困生活。解放以前,他们一年四季在草原上搬来搬去,不会种地,牲畜也很少。青年人只知道赶赶牛羊;妇女只知道提水烧茶。很多牧民少吃没穿,夏天只靠着一两头奶牛挤奶,吃酸奶疙瘩,冬天就把牛犊宰杀吃掉;穿的,冬天是老羊皮袄,夏天又把没皮的光板皮衣当单衣穿;上学念书的人更是罕见。
这次我回到了家乡,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早先一片旷野的克拉玛依成了我国著名的石油工业基地,沥青马路两旁是数不清的井架,汽车走了半天,才走出井架成阵的油区。内地人也许很少知道塔城、托里这些很小的城镇,可是电灯已经像草原上发光的铅石在这些小城镇闪灼,水磨变成了面粉厂。我在塔城街上看到了许多精美的皮靴、皮鞋和皮衣,几乎不相信这就是当地皮革厂的新产品。乡村的变化看起来更大,牧民到处都组织起来了,穿着红红绿绿裙衫的哈萨克妇女嘻嘻哈哈地在打禾场上剥玉米,儿童带上了红领巾到学校去上学。
因为工作原因,我回到草原上几个月了,也没有抽身回家一趟,母亲远道跑到塔城来看我,带来了草原上成百喜讯,草原上已经找不到没有牲畜的人了。她开玩笑说:村里早先最穷的主玛拜已经成了“巴依”(有钱人)。主玛拜是我的邻居,旧社会穷得没有一片毡子,一家人挤在一个破窑洞里。“波波儿呢?”波波儿(垃圾,这是因为她生下来时,家里破破烂烂,父母触景生情给她取的名字)是主玛拜的大女儿,一个又瘦又脏的牧羊女。母亲微笑着说:“人家已经是一个漂亮的中学生了。”母亲还告诉我,家里人天天在公社食堂吃饭,父亲上山去炼铁,还当了技术员,受过两次表扬。十一岁的弟弟达里亚汉已经上学念了三年书。我想念着父亲、弟弟,也想起我自己,十一岁的时候,我还一个字母也不识,只会帮着父亲赶牲畜哩。
回到故乡,许多少年时代的朋友都不见了,一打听,有的到内地学技术,有的到克拉玛依当工人了。有一天,我在塔城街上行走,一个人骑着一匹高头大青马急驰过来,马上的人矮矮的身材,黑红脸,黄眼睛。啊,这不是当年和我一起长大的伯力克堡里的儿子莫合买提拉合木吗?这不是因为家穷,连三个月的学也没有上完就回家给人放羊的莫合买提拉合木吗!现在,他穿着条绒马裤,皮靴子,神彩焕发。一见我,他就跳下马来。谈话中我才知道他是公社的一个大队长,正要赶着上山去炼铁。匆匆分手时,他又叮咛我,有事只管打电话,如今草原上区区社社都通电话了。不久以前,我接到父亲从炼铁工地上寄来的一封信,信上说:“过去我以为没有啥用处的石头,现在却流出了铁水。有了钢铁,什么机器啊,镰刀啊,马掌啊,要什么就会有什么。”他的信多么令人兴奋。我发现故乡现在是真正地可爱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