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定居以后——尼勒克县红十月人民公社散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6-21
第5版()
专栏:

定居以后
——尼勒克县红十月人民公社散记
本报记者 杨克现 夏格尔
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的草原是这样的广阔,东从阿尔泰山麓的青河,西到吉木乃,转折向南,直到伊犁河上源的昭苏县。几万平方公里的草原,够你骑马走上几个月。这里介绍的是全州一百四十多个人民公社中一个普通的人民公社。
红十月人民公社位于巩乃斯河和喀什河之间山岭重叠的天山山区中。全公社一千四百九十一户牧民,百分之九十几都是哈萨克族人。公社拥有成百万亩天然四季牧场和十七万亩可耕土地,放牧着七万多头牲畜,种植了四万多亩土地。
草原上的新村镇
我们来到喀什河南面红十月人民公社的定居点哈拉土伯,只见山坡上房屋罗列、街衢交错,俨然是草原上一个新兴的村镇。村内哈萨克牧民正忙着修理农具,精选籽种;妇女们也成群结队地把家家户户院落中积存的畜粪人粪,抬到了马路旁边待运。
据说早在二十年前就有人在这里盖上了房屋,可是每当春牧来临,哈萨克人就离开这里,游牧到向阳的山坡接羔。“真正的定居点,是在解放以后合作化运动中,牧民组织起来大量经营农业后开始的。”公社副主任艾勒哈孜向我们解释说:“现在除了畜牧业大队五百多户牧民外出四季游牧以外,其余将近一千户人家全都已经定居下来。”
新矿工挖井取煤
多少年来,哈拉土伯的牧民做饭煮茶,全用牛羊粪烧火,谁不盼望有一天能够烧到清洁卫生的无烟煤呢!去年农牧业合作化以后,原来十个农牧业社就曾经根据广大农牧民的要求,到北面山脚下找煤。因为人少分散,十个农牧业社分别找了一个多月,都没有找到可以开采的煤矿。直到公社成立以后,把大家的力量组织在一起,请来了一位有着五十年煤矿工龄的维吾尔矿工托乎他洪,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们进入了红十月公社的煤井,只见上下左右全是厚不可测的无烟煤。三十多个矿工在矿灯光下,排水的排水,挖煤的挖煤,然后由几个年轻的人轮流着把一块块百十来斤重的大煤,运出了井口。
老猎人大显威风
公社刚刚成立不久,把十九名哈萨克族和蒙古族的神枪猎手组成了一支打猎队。他们背着枪、跨着高头大马,臂上架着狐鹰,在零下二十多度严寒的冬天,越过两三座雪山,进入天山深处原始森林里去狩猎。因为他们知道,兽皮可以支援国家,增加公社收入,野生黄羊可以给社员解决肉食,减少家畜的消耗,捕获的越多越好。
他们在山上岩石洞中安营,早晚出没在林海雪原之中,预设埋伏,跟踪追击,合伙围剿,历尽艰苦,捕获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
三十来岁的猎队组长努拉和满是一位勇敢的哈萨克猎手。大家都知道他在一次打猎中的险遇。那次他打死了一只公狼后,又去追一只被他铁夹夹伤了的母狼,想不到那只凶恶狡猾的母狼绕到了他的身旁树后,他一惊之下,第一颗子弹擦伤了狼的耳朵,没有打中。恶狼从前面扑来,他急忙闪向树后,这一闪,恰好把那只带着铁夹的恶狼,因为铁夹而被两棵大树夹住,前后都不能动。打死了这只恶狼以后,努拉和满又跟踪追击,深入狼穴,生擒了十只小狼。
在三个月内,神枪猎手共捕获了三百三十五只黄羊,二十一只大头山羊和五十四只狐狸、狼、獾等野兽。
牧羊人爱羊如子
翻过了大山就到了巩乃斯河畔,因为这面山坡向阳,鲜嫩的牧草像无边际的地毯已经铺上了山岗,红十月公社的四万七千多只羊,三五百一群,三五百一群,像繁星一般落在草原,两万四千多头牛马临近河边,马儿在欢腾,牛在静静地吃草,完全是另外一番令人心情开阔爽朗的场面。
红十月公社今年的羔羊全部是用新疆细毛羊改良的杂种羔,个个牧民都怀着爱羊如子的心情,每天拂晓前他们就出去放羊,夜深人静等羊吃饱了才回来,通宵达旦还要轮流守夜,不管刮风下雨,一天也不离开羊群。我们参观了全国农业先进生产者瓦利拜的羊群,发现牧羊人对于羔羊管理得更加仔细,他放牧了二百只大羊,有九只还没有产羔,已产的一百九十一只大羊,共产了二百三十三只羔羊。不久以前,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直属九县一市的牧区干部,专门在这里召开了一次推广他们经验的现场会议。
(附图片)
在接羔育羔中为了保证羊只全产、全活、全壮,红十月人民公社畜牧大队的人员经常在一起交流牧放经验,研究牧放方法。这是全国农业先进生产者红十月人民公社畜牧队长瓦里科依(中、手拿本者)正和各畜群的组长研究当前生产问题。 新华社记者 武纯展 哈斯娅捷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