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雄心超过二郎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6-21
第6版()
专栏:

雄心超过二郎山
康藏高原山连山,终年积雪气候寒,空气稀薄人烟少,路窄坡陡雾弥漫。邮电职工干的欢,昼夜行车在高原,哪怕山高路艰险,雄心压倒二郎山,跃进歌声四处起,党报信件迅速传。
这首诗是去年大跃进中,人们写来赞扬成都——康定邮政运输线上的汽车驾驶员的。这条线,担负着从成都到温江、雅安、西昌、甘孜、凉山等三个专区、两个自治州所属五十三个县的报纸、邮件传递工作。邮路全长三百八十公里,中途要经过三个险要渡口,和一座拔海三千八百公尺的大山——二郎山。
去年3月,正当内地春暖花开的时节,二郎山还没有卸下她那银色的冬装,不管是高耸入云的山峰或是曲折盘旋的山路,都还铺着白雪,结着坚冰。道旁是深不见底的悬崖,山中弥漫着浓厚的雾气。有时,汽车在山中行驶,白天也要开灯;黑夜,就更不用说了。在大跃进的日子里,邮电职工为了把党报和信很快地带到山那边去,他们不分昼夜,不避艰险地,创造了夜过二郎山的奇迹。
当第一部昼夜兼程的汽车满载着报纸、邮件翻越二郎山时,已经是深夜了。天黑、路滑,寒风夹着细雨,从四面八方袭来。驾驶员从汽车的风窗里望出去,只见一片茫茫,不辨东西。车轮上虽然也加了防滑的链条,然而还是感到寸步难行。坐在司机台旁边的押运员忧虑地说:“这样行车,真成了小脚女人,要多久才翻得过山呢?”驾驶员也有点急燥地说:“依得我,干脆给它冲过去!”但是,他也没办法真的冲过去。因为缺少一个目标。押运员忽然想起了用手电筒在车前边打手势带路的办法。驾驶员同意了。就这样驾驶着汽车前进了。
“轰??……!”山顶上的石头塌下来了,阻塞了车子的去路,汽车停了下来。驾驶员把准备好的十字锹、洋镐拿出来,递了一把给他的伙伴,两个人便动手挖起来。道路铲平了,他们又继续前行。
他们就这样终于在黎明前战胜了二郎山,把党报和邮件安全地运到甘孜藏族自治州的首府康定,创造了前人梦想不到的奇迹。从此,高原上的人们提早了一两天看到省报。
形势不断发展,去年秋季,四川省已经有七十多个县能够看到当天的省报了。而成康邮路,虽然实行了昼夜兼程,汽车夜越二郎山,仍然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的需要。有人说,“盼报纸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样!”“报纸是个宝,经验装满了,当天看不到,实在好心焦!”这些话,邮电职工听到了,心里非常难受。
问题究竟在哪里呢?
经过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家分析了这个情况,有人算了细账:认为成都到康定,要经过二十二个邮件交换点,在这条线上工作的邮电职工,不下百余人。如果这些交换点和百多个人交换工作之间,环节扣紧了,就大有潜力可挖。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应当搞好协作,改进操作技术,提早发运,让邮车白天过二郎山,不但提高报纸邮运速度,也解决夜行车的困难。
从此,成都局的报纸封发员不但在内部实行了计划封发,而且还和报社签订了协作合同,提早了出报时间。搬运员、押运员也主动帮助捆报纸、装邮袋。从起点到终点,沿途的邮电职工都投入了战斗。他们一听到车子来了,不管是封发员、营业员、乡邮员、投递员,还是局长,甚至炊事员,大家一齐动手,十几分钟就把邮件、报纸的装卸交接工作,弄得清清楚楚。果然,全线邮运时间由原来的十九个钟头,缩短为十三个钟头。大白天,汽车就开上了二郎山。午后7点钟到达康定。每天傍晚,当天的省报就在高原上和广大读者见了面;沿途十二个县有91%的人民公社、工厂、矿山,能在两天内看到省报。
(附图片)
傅南棣 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