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密不密,看事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6-21
第8版()
专栏:

密不密,看事实
张凤仪
小时,我跟哥哥一起上坡,锄地瓜。他锄地,我就翻蔓,我边翻蔓边弯腰捡草,怕大草不容易晒死、遇雨再活了。哥哥边锄边讲些农活上的经验给我听。他说:“地瓜要长好、就得宽打垅、多施粪。”随着,顺口就唱出“宽打垅、多施粪、瞎了地瓜我不信”的农谚来。
哥哥比我大三岁,他还总结不出这样洗炼的谚语来,我知道他这是从邻村王家,又同我们是地邻,一个老庄稼把式王守信趸来的。王守信家的庄稼确是长得好,比起俺家,还有别的几家,都是拔顶子的。
这都是许久以前的事了,后来我离开家,不作农活,这些话也就渐次忘却了。
去年春暮栽瓜时,我偶尔回家一趟,哥哥和我谈起社里生产时候说:“什么都好,依我的老眼光看地瓜肯定是密了。你知道过去一脱栽四棵,今年栽七八棵呢?”他是生产小队长,他的话恐怕反映了部分社员的意见。我说:“打破旧习惯吧!”话虽这样说,但心里也感到密些。秋后我又回家,母亲迎着我,指着门外场院中一堆像山也似的地瓜笑着说:“你看啊!地瓜收个大海。”哥哥也眉飞色舞的说:“咳!管保够两年吃的。”但他们都只管夸丰收,却好像忘记密植的事了,没褒它也没贬它。
但提到种麦子,哥哥却又说:“麦种播的多啊!一亩比上往年二亩。”我没作声。今春小麦拔节时,他有时从乡间来,还不时摇头说:“密了、太密了”,看来他是多么耽心着麦收。
最近,我因事外出路过家乡时,顺脚弯到家去望望。我望见遍坡确是一片好麦田啊!5月,麦子在太阳底下蓬勃地生长着,又高又密,油黑闪亮的,真是拥拥这头,那头晃动。但当我到家和大哥夸起这坡好麦田时,他还说:“麦子是好,可惜太密,穗恐怕长不大。”但我亲眼见麦穗并不小。到了麦收前,连瞎子也说小麦丰收是稳定了,可巧我又在区上碰到他,他是来参加四级干部会的,见了我他就说:“要收麦了,我一定会忙得要死,我被选为全村麦收保管员呢!”当时,我在暗地里笑,心想他一定又要在夸丰收中默认密植的好处了。
这就是说合理的“密”是好的,在不断实践中,人们——像无数我哥哥这样的农民,会逐渐摆脱旧观念,旧习惯,认识了它,接受了它。
但我也确看到密植过度,庄稼长成“十穗顶一穗,干赚九根棍”的麦田,庄稼减了产,引起了群众对密植丰收的怀疑。我也看到一个生产大队的肥料少,但干部却强调密植,社员偷偷将密植变成稀植的。但难道这能够把减产的罪名归罪于密植吗?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与它周围的事物,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片面强调密、水、肥,管理跟不上,密到会造成薄收,便由合理变成了荒谬,为此,越密就越不好。因此,在耕作方面,一定要推广八字宪法,不能是一字或二字宪法,例如“密”的宪法,或“水”的宪法,而且就是八字宪法,也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尊重长期实践的经验,在这种基础上去进行合理的密植,才可望获得丰收。这样的经验,对我们是大有用处的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