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苏州专区绿肥多精肥足 各公社再接再厉大沤草塘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6-22
第1版()
专栏:

苏州专区绿肥多精肥足
各公社再接再厉大沤草塘泥
本报南京21日电 江苏省苏州专区一百七十万亩绿肥空前丰收。鲜草总产量一亿三千七百万担,比去年翻一番,平均每亩八千斤,比去年增产60%。全专区的稻田平均每亩可以有鲜绿肥二千斤。各公社、生产队还大沤草塘泥。全区肥料潭由过去的四十多万个增加到一百多万个,共沤制草塘泥九亿二千多万担,使五百多万亩水稻每亩有精肥一百五十多担,比去年每亩所施精肥增加20%以上。
绿肥是苏州专区的重要肥源之一,但是往年绿肥单位面积产量一直停留在一、二千斤左右,而且种的面积少,大片土地休闲。为了争取粮棉大丰收,去年全区绿肥种植面积扩大到一百三十万亩,亩产量猛跳到五千斤,今年又增加到一百七十万亩。在品种及种植方式上,今年稻、棉圃地区种紫云英(即红花草)一百二十万亩,沿江沿海一带种金花菜(即黄花草)五十万亩,此外还有草麦(或蚕豆)夹种九万亩。
苏州专区今年绿肥生产从种到收贯彻了一系列先进措施。首先抓住了良种、密植、早播三个环节。今年选择了晚稻丰产紫云英良种,根据“寒露落草死多活少”的农谚,在寒露前播种结束。播种中做到密植匀播,紫云英播种量从二、三斤增加到六斤左右,黄花草每亩播种十五斤,并做到狭幅、分行、来回撒播、落种均匀,出苗成片。
全区干部和群众打破历年来只种不管的旧习惯,从头管起,一管到底。播种一结束,各地都根据稻、棉田套种的不同的情况,做好苗期水浆管理,及时开沟排水。吴江、昆山等稻田地区在稻子收割后,普遍根据田形地势,也开好排水沟,挖好草泥,做到排水畅通,防止了冻害根拔现象。太仓、常熟等棉田套种绿肥地区普遍根据旱情及时进行抗旱润水,保证及时出苗。出苗以后,各地普遍贯彻了增施肥料以肥养肥的措施,冬季施用乱草屑、牛窝灰、草木灰和垃圾保暖防冻,早春普施提苗肥。
种植绿肥作物对改良土壤、调整茬口、发展饲养业也有重大的作用。苏州地区绿肥作物种植面积约占耕地面积三分之一左右,每隔三年每块土地就可轮种绿肥一次,以增加地力。在绿肥收获后,又有利于及早进行耕翻晒垡,加速土壤的熟化,是改良土壤的重要途径。吴江县盛泽公社有近二万亩低洼田,土壤结构很差,历年水稻亩产量只有三、四百斤;近二年来耕种绿肥作物以后,土壤肥力普遍转好,去年水稻亩产量提高到六百多斤。今年由于绿肥种得早、收得早和适当扩大了绿肥种植面积,全区双季早稻从去年十五万亩扩大到四十三万亩,而且做到了早播早插。此外,绿肥还是很好的牲畜饲料,鲜绿肥可直接喂养牲畜,青储后晒干切碎与其他饲料拌和也可喂养牲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