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防倒伏专家——刘应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6-22
第2版()
专栏:

防倒伏专家——刘应祥
本报记者 张励中
从偃师县车站去岳滩村,要经过这县的小麦万亩丰产区。看那片麦子长得多好,株又多,穗又大,秆又高。我在河南走过不少小麦产区,还没有看到有这么好的;可惜倒伏得太多了。等我来到岳滩村,麦子长得更好。出奇的是那一千多亩麦子很少见到倒伏的。因此,我特地去访问刘应祥同志,请教他这里边有什么好经验。刘应祥是全国先进生产者、河南省农业科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偃师老城公社岳滩大队的党支部书记。他总客气地说没有什么。后来还是副支书李甲寅同志给揭开了这个秘密。
这里的麦地本来是深翻过的;地经过深翻,麦根生得多,长得壮,根深柢固,一般能起到防倒伏的作用;但是刘应祥并没有因此满足,他进一步研究了深翻后的施肥问题。他从去年麦根生长情况中发现,中间部分根长得多,最上和最下根都长得少。因此决定把50%的底肥施在土壤的中层,上下各施25%。这就叫作“因根施肥壮根法”,可以使麦苗根系发育良好,麦子不易倒伏。
过去,河南有浇返青水、拔节水的经验。万亩丰产区有些大队以为今年麦子底肥足,应该早浇返青水和拔节水,催促麦苗增加分蘖。刘应祥根据今年小麦生长情况,却缓浇返青水,晚浇拔节水,使麦根往下蹲,麦苗健壮。这个办法也起了防倒伏的作用。
尽管采取了以上一些措施,过了清明,这个队的麦子仍然长了尺把高。过去这里有句农谚:“清明淹住狗(指麦苗高度),一亩打一斗;清明淹住雁,一亩打一石”,说明麦子早期徒长没好处。刘应祥想起1958年这里倒伏了三十多亩麦子,就是因为早期生长过旺。一定得千方百计防止小麦倒伏!于是他特地找出去年倒伏的麦秸标本和没倒伏的麦秸标本作对比,发现倒伏的麦子根部两节比没倒伏的麦节都要长。原来倒伏的原因就在这里!但是,有什么办法能叫根部两节长得短短的?他苦苦想了很久,没有结果。今年2月下旬,社员纷纷去到邻村段弯赶庙会。刘应祥偶然想起来,往年看到庙会周围的麦子被人踩来踏去,为什么以后反而长得好,不倒伏呢?他跑到段弯村,找到他的姨,想问出个原因来。他姨说:“那是神不亏人。”刘应祥一听这话,是反贴门神——不对脸,扭头就到庙会的麦地里仔细观察。只见那被踩倒的麦子长起来后,秆子都十分粗硬。他回家便在麦地里量了一平方公尺,用脚把麦苗都踩倒了。过了五、六天他再去看,麦子又长起来了。但麦秆受挫折的地方却长出了硬疙瘩。他在党支部会上报告了研究经过,还把社员们领到那块试验地里去看。社员都口服心服了。大家一齐动手,把一千多亩麦田连着镇压了几次。下边是他们镇压两次的记录(单位:公分):
时间 处理方法 第一节长 苗高 分株头数 有效分蘖
没镇压 1.5 29.9 21 15
2月27日 镇压一次 0.73 27.6 19 15
3月12日 镇压二次0.7624.5 18 16
从这里可以看出,经过镇压后,麦苗第一节缩短了一半左右,大大增强它的抗倒伏能力。
以上这些,就是刘应祥防止小麦倒伏的措施。当然,除此以外,刘应祥还根据秋季玉米培土防倒伏的经验,在小麦地一亩培一至两万斤老墙土,老墙土中所含磷、钾肥起了壮秆作用。清明前后,有七百亩地每亩又追施了二百斤草木灰,也起了防止倒伏的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