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找到了合理的密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6-22
第2版()
专栏:

找到了合理的密度
 李进青
小麦密植到什么程度才算合理?这个问题在干部和群众中争执很大。有的青年人主张越密越好,他们的道理是种子多,株数就多,穗多产量多;老年人不以为然,主张越稀越好,理由是种稀麦秆粗壮,穗长粒大产量多。究竟密度以多少为宜?中共贵州印江县委进行了多次研究。最初决定每亩用种一百斤,在试验田里搞了一下,证明太密了。于是便采取全民讨论的方法,通过总结过去的丰产经验,从下至上和从上至下相结合订出了密植规格,全县以每亩用种二十至三十斤的占绝大多数。
在密植的方法上,普遍实行了宽幅条播。行距一般是五至七寸,播幅是三至四寸,行距比往年缩短一倍,播幅增宽二至三寸,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土地,又保证每株麦苗的营养需要。
根据收割时的调查,在同样的条件下,每亩用种二十斤以下的,一般产量比原种子增长十五倍到二十倍;用种二十斤至三十斤的,一般产量比原种子增长十二倍到二十倍;用种四十斤至八十斤的,一般比原种子量增长一倍至二倍;用种一百斤以上的,一般产量比原种子增长半倍或达不到原用种量。
实践证明,在当前的情况下,小麦用种量一般以每亩二十斤至三十斤为合适。印江县今年小麦总产量比去年增加48.2%,单产增加38%,和合理密植有很大关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