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中学语文课本要选些古典文学作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6-25
第6版()
专栏:读者论坛

中学语文课本要选些古典文学作品
浙江乐清县大荆中学教师 陈得庆
1956年秋季,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套文学课本中,选取了相当一部分古典作品作为教材,因为其中某些作品的思想感情不够健康,不宜让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青少年阅读,因而受到人们的批评。这完全是正确的。然而,这不等于说中学生不应该学古典文学作品。现在的初中语文课本中不选古典作品,在高中语文课本中只选了两篇古典作品。这样做,是否妥当,我认为有商榷的必要。
我们的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我们语文课本的选材,应该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应该厚今薄古,选取典范的革命的政论文和正确而深刻地反映现实斗争的文学作品,作为语文课本的大部分的教材,这完全是肯定的。但是,我们并不能由此以为,选取适量的、内容正确、思想倾向性正确的古典作品作为中学语文教材,就会妨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我们立足于社会主义基础之上,奔赴共产主义的前程,但在这时,而且也只有在这时,继承自己民族文化遗产的优秀传统,比过去任何时候就更显得重要。我们的祖先,我们祖国历史上的劳动人民,的确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可宝贵的文学遗产。有多少作品,不但内容正确、深刻,其形式也优美动人,为历代劳动人民所传诵。我们今天比过去任何时期更具有条件来吸收遗产中的精华。我们经过整风、反右派和反对资产阶级厚古薄今的恶劣风气,人们识别精华与糟粕的能力,大大地提高了。那些不赞成在中学课本中选古典作品的同志,他们敏锐地感到厚古薄今的严重危害,他们出于一片好心,要使我国青少年学生不受封建的和资产阶级的思想侵蚀,这无疑是十分正确的。然而有些人却对古典文学中适应我国青少年的心理特征,能帮助他们认识我国劳动人民的生活历史的作品忽略了。我以为,适当地选取这些作品的一部分编入课本,作为教材,也是有必要的。
但是,我所主张的在中等学校语文教学中选取适量的古典作品作为教材,是与厚古薄今的倾向不同的。首先,厚古薄今者们从资产阶级立场出发,标榜“纯艺术、超政治”的反动观点,胡乱地褒贬古代作品,引导人们向后看,使教学脱离政治和生产劳动;我们则是为了使人们认识历史,并从而教育人们认识今天社会的优越性,也为了发展我们的共产主义文化,为了真正继承民族的优秀传统,使古为今用。第二,厚古薄今者们不加舍取地肯定古代作品,即使是优秀的作品中的糟粕,他们也不加以批判,他们表面上颂扬“古典文学”,实际上他们是不能认识古典文学的意义的我们则不然,我们只主张把优秀的富有民主性精神的,并且适合学生阅读的一部分作品,选为教材。
因此,我认为,有关部门应该全面地考虑,把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些辉煌的作品,并且确实是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作品编入课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