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3阅读
  • 0回复

西江北江大堤安然无恙 珠江三角洲水位续降 广东基本战胜特大洪峰 江西部分地区暴雨成灾,当地人民抗洪救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6-27
第1版()
专栏:

西江北江大堤安然无恙 珠江三角洲水位续降
广东基本战胜特大洪峰
江西部分地区暴雨成灾,当地人民抗洪救灾
据新华社广州26日电 广东省人民经过十多天来的日夜战斗,已经击退了西江、北江的洪峰,也基本上战胜了珠江三角洲下游水网地带的最大洪峰。今天,西江、北江和珠江三角洲河网地带各江河的水位继续缓落;广州市十天来所受的洪水威胁已经完全解除;珠江三角洲河网地带大部分堤围也基本上安全地渡过危险时期。目前,各路抗洪大军正在警惕地守卫着堤围,决心取得抗洪的最后胜利。
这次洪峰在25日晨入海后,西江、北江和珠江三角洲内所有江河的洪水虽然退得不快,但水位都在直线降落。到今晨八时,高要城附近的西江水位已降到一零点七二公尺,比这次洪峰到来以前6月22日的水位低了零点零九公尺。清远城的北江水位,今日早晨八时已退到十一点九二公尺,比警戒水位低零点零八公尺。珠江三角洲内水位变化有代表性的中山县、番顺县交界的中顺大围河口段,今日上午十二时也落到三点三八公尺,比此次洪峰到来时的最高水位三点八五公尺低零点四七公尺,比此次洪峰到来前的水位三点五二公尺也略低一些。佛山专区防汛指挥部负责人今日说,珠江三角洲绝大部分堤围的水位今日可以恢复到这次洪峰到来以前的水位。
到今天十七时止,因洪水缓缓后退(退得猛,也容易崩堤),天气无风无雨,再加绝大部分堤围防护得好,堤围发生塌坡、渗水等现象已经大大减少。
今天已经查明:堤崩被淹的南海县南铁鼎围,是有旱稻、经济作物和鱼塘面积共达五万多亩的大围(昨天报为有二万多亩农田的中型堤围)。全围四万多人口,在24日晚堤崩以前,就有二万九千多人撤走。堤崩后,中共南海县委书记和副县长立即率领五百多人,驾驶大小船只二百七十多条,赶往围内抢救被水围困的七个大队的一万一千人。昨天即救出了五个大队的人口,其余二个大队,因居住在高地上,政府对他们的生活已作了安排,并运去了粮食。高鹤县联合围是有二千五百多亩农田的小围,堤崩前,早稻已经收完,这次只有二百多亩经济作物被淹。围内居民,在堤崩前即已全部撤走。
这次珠江三角洲河网地带各江河的洪水比解放前1949年7月中旬的洪水大。那次,三角洲内东北自佛山市以下,西北自旧顺德县治的甘竹以下,南迄大海的广大地区内,所有洪水水位,都比这次的洪峰低一公寸到四公寸,但那次却崩了大、中型堤围四十八条,受淹农田一百多万亩。这次,由于有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各堤围的农民在洪峰到来以前,几天内便把所有堤围加高了一公尺,洪峰到来后,又展开了顽强的抗洪斗争,因此,在保卫六百万亩良田的一百八十七条大、中型堤围中,只有南铁鼎一处溃堤,但全围居民无一死亡。
现在,洪水对珠江三角洲堤围和北江、西江两岸堤围的压力虽然小了,但是绝大部分河道水位仍然很高,危险还未消除。
据新华社南昌26日电 江西省赣南、吉安、九江等地区暴雨成灾,当地党政机关领导群众大力抗洪救灾。
6月1日到20日,江西省大部地区先后下了四次暴雨。由于连降暴雨,山洪暴发,赣江和修水等江河水位暴涨。6月21日,赣江上游万安县棉津的水位达七十九点一六公尺,比历年有纪录的最高水位(1956年)高九公分。
江西省各地在汛期以前都进行了比较充分的防汛准备工作,在洪水到来时更采取了许多紧急措施进行抢险,但是终因雨量过分集中,山洪暴发过急,部分地区造成了严重灾害。据不完全的统计,全省被淹农田二百多万亩。受灾最重的是赣南行政区石城、宁都、兴国、信丰,吉安专区的吉安、泰和、吉水、万安和九江专区的永修、武宁等县。
目前赣南部分地区还在继续下雨。江西省有些河流的水位仍在上涨,赣江中下游丁家渡水文站25日水位超过警戒线。沿江、滨湖地的各县中共党委,已动员干部群众加紧作好防洪抢险的各项准备工作,保护堤防安全,防止水库倒塌,以避免损失,已经成灾地区的中共党委和各级干部,正在帮助灾区群众修理房屋、家具,解决耕牛、农具、衣被等生产和生活上的困难,并且充分发动群众及时做好洗苗、移苗、补苗和改种等工作,力争农作物的丰收,保证不荒一亩田。同时,江西省人民委员会已决定拨款三十七万元,及时救济赣南行政区和九江专区受灾人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