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阅读
  • 0回复

农业中学的生产自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6-30
第6版()
专栏:

农业中学的生产自给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 陈光
6月上旬,我们重访了江阴县的后梅和利港两所农业中学。上一次到这里来访问,是3月下旬,离现在时间并不长,但是变化却不小,他们在教学上和生产上,都有了显著的进步。拿后梅农业中学(现名西石桥农业中学)来说,他们的生产自给,搞得既热热闹闹又踏踏实实。从5月份开始,他们实行半自给,除粮食之外,教师的工资、办公费用和学生的菜金,全部可以由生产所得来开支。他们算了一笔账:5月1日至5月23日这一段时间里,单是编织草鞋、草包、蒲包和做砖坯的纯收入,就有一千二百三十一元;拿这笔收入用来支付教师工资和办公费用等共五百四十一元,还结余六百九十元。到6月底,他们除上面所讲的几项副业继续有收入之外,还有一百八十八亩三麦,预计可收二万八千多斤,扣除成本以后,纯收入将有一千九百多元。按照“收入精打、支出足算”的精神来计算一下,到6月底,他们的纯收入是三千二百多元,支出是一千七百多元,连5月底结余的六百九十元,就能结余二千一百多元。看来,他们实行半自给不只是一种可能,而已经成为现实。他们所取得的这种初步成绩,给全省农业中学指出了生产自给的可能性和具体道路。
西石桥农业中学创造生产自给条件的经验是:“公社党
委的领导,生产大队的支持,加上自力更生,先易后难,因
陋就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尽力为之。”
西石桥农业中学在开始提出生产自给的奋斗目标时,曾经有少数老师认为“农业中学没有条件搞生产自给”。条件,当然是不可忽视的,但是条件可以争取,可以创造,条件还要有人的干劲去充分利用。西石桥农业中学曾经在学校师生中讨论了生产自给的条件问题,绝大多数人都很有志气地认定:搞生产不外乎要有劳动力、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等等,而他们学校五百多名师生,是有一定政治觉悟、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劳动者,这就是一个重要的条件。有了这个条件,就可以创造其他的条件,克服困难。比如生产工具,小型的由学生自带,现在已经有了锄头二百五十把,镰刀二百三十把,钉耙一百二十把,还有扁担、挑箕等等;大型的向生产大队租借,或者用换工的办法,由学生帮生产大队劳动,由生产大队将农具借给农业中学,他们现在已经有耕牛二条,犁二部,人车二部,牛车一部;随着学校生产的发展,他们还用积累的生产资金添购了钉耙八十三把,锹二十五把,并且购买了凿、斧、锯等生产工具。比如土地,在公社党委统一领导下,他们像一个生产大队一样,耕种了水旱田二百零四亩,园地七十亩零八分。比如资金,他们先从花本钱最少的打草鞋和打蒲包做起,稻草由大队拨给,一百斤稻草换十二双草鞋,工具由学生自带;蒲草由供销社供给,蒲包由供销社代销,这样,他们就逐步积累了资金,现在已经办起了草鞋、蒲包、砖坯、草包、缝衣、农具木工、竹器、轴承仪表等八个手工业工场。他们还和生产大队协商,采取“卖了大猪还小猪钱”的办法,饲养了一百二十四头猪,又用自己积累的生产资金,饲养了鸡鸭各一百只,兔十五只,鱼五千尾。他们把这些田地、工场和饲养场称为“劳动生产基地”,这就是他们实行生产自给的一些主要条件。他们总结自己创造这些条件的经验是:“公社党委的领导,生产大队的支持,加上自力更生,先易后难,因陋就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尽力为之。”现在,他们已经不愁没有资金、没有工具、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他们在考虑的,是怎样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客观条件的问题。
农业中学实行生产自给,要把客观条件和主观能动性结
合起来,既要承认客观条件,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创
造条件。西石桥农业中学就是这样做的。
农业中学要生产自给,具体怎样走法,通过什么途径,应当创造哪些条件,这是许多农业中学正在寻思的问题。有人说:“自给没有条件,根本办不到。”这种说法,好像人只能屈服于条件,完全不能创造条件,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又有人说:“苦干就是了,用不着考虑什么条件。”这是否定条件,违反了辩证唯物主义,也显然是不正确的。应当把客观条件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既要承认客观条件,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创造条件。西石桥农业中学生产自给的主要条件,无非是土地、农具和技术等等,在副业方面就是原料、销路和生产技术。要搞生产自给,当然要有这些客观条件。但是,为什么有些客观条件相同的农业中学,这所能生产自给,那所却不能生产自给呢?这就不完全是客观条件问题,而是主观能动性发挥得够不够的问题了。由此可见,客观条件固然重要,但是客观条件还要人来利用。人的主观能动性决不可忽视。这里所说的人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是指公社党委和生产大队,要有办好农业中学的积极性,主动地解决农业中学教学上和生产自给上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指农业中学,要有既搞好教学又搞好生产自给的积极性,认真地找窍门、想办法,在生产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抓得紧,抓得好。再拿条件本身来说,也有较高的条件和较低的条件之分,完全可以多种多样,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备到完备,路子越走越宽,不要用现有的条件作为唯一的标准,用一个框子把事情框死。
为了给生产自给打下基础,农业中学的生产布局,要适
应青少年的身体特点,适宜于采取以副业和高产的经济作物
为主,实行农业和副业同时并举。
西石桥农业中学在利用客观条件方面,开始考虑到生产计划的问题。他们计划今年除种三麦一百八十八亩之外,还要种水稻二百零四亩,单产争取达到七百斤到九百斤。种蔬菜二十亩,供全校学生自吃,卖出一部分换回油盐等调料费。种山芋、胡萝卜各十亩,解决猪饲料问题。他们考虑到学生年龄大小不同,男女体质强弱不等,认为稻麦等作物不能种植过多,对于副业生产,也要作适当安排,因此他们建立了前面所提到的那八个手工业工场。从他们那里的情况看来,农业中学的生产自给有个生产布局的问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虽然西石桥农业中学在这方面还不够明确,有些生产布局还有调整的必要,但是,他们已经开始接触到这个问题。经过我们和他们共同研究,初步的意见是:为了给生产自给打下牢固的基础,农业中学的生产布局,比较适宜于以副业和高产的经济作物为主,实行农业和副业同时并举。在农业方面,根据农业中学有条件进行科学技术研究的特点,适宜于精耕细作,高产少种多收,努力做到生产园田化,从而在农村中高高举起高额丰产的旗帜,并在新技术的推广上起示范作用。像西石桥农业中学,在试制氮磷钾混合肥料上,就起过这种作用。现在公社党委已在他们学校成立了一个农业科学研究室,学生也有农业、园艺、饲养等几门专业课程。公社党委还调配一位生产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去担任副校长,着重领导生产,又调配了两位老农去做生产指导。有了这些条件,我们看,要达到这个目标是大有希望的。当然,整个作物种植的布局,还要有长远的打算,要看到去年农业中学普遍招收了一部分往届高小毕业生,他们的年龄一般较大,体力较强,但是如果再过一年不办农业高中,初中部只能招收年龄较小的高小毕业生,那就会给生产自给带来困难。因此要从生产布局上考虑,早作研究,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将食粮、经济作物、果木等等的种植面积、品种、种子等及早规划好,使生产布局适合于十三岁到十六岁青少年的身体条件。现在,有不少农业中学是以种稻麦为主的,今后还要多种一些经济作物。在副业方面,根据学生年龄等特点,除了考虑产供销的条件之外,还要考虑到发展那些劳动较轻、劳动力和工具需要较少、产值较高的生产,以求广开生产门路,打下基础,逐步充实设备,使学生能够通过生产学到更多的技能。总之,农业中学不同于一般的生产队,因此,它的生产布局应当有自己的特点。它应当考虑到:怎样的布局,更加有利于奠定经费自给的基础;怎样的布局,更加适合于学生年龄的特点;怎样的布局,可以坚持半日制的学习,并在生产上举起高额丰产的旗帜。
为了使农业中学的生产自给稳步前进,各个农业中学还应当根据生产布局制订一个自给的计划。要算一算总收入和总支出的账,要作好预算,要算一算收入能不能适应支出。支出不能算少,要打足;收入不能算高,要估计到碰到年成不好和其他困难,以留有余地,争取超过预定指标。最好是制订一个比较具体的生产进度表,标明全年多少人参加劳动,每季每月生产收入多少。农业一年两季,副业是每月每季都有收入,有的以年补季,有的以季补年,都计算一下,做到心中有数。
农业中学要善于安排生产自给和教学工作。安排得好,
就能推动教学,使生产和教学互相促进。
农业中学的生产自给,使生产任务更加明确了,有些人顾虑“农业中学种不熟田”的想法也被事实打破了。可是这样的做法,会不会影响教学呢?这又是不少人所担心的问题。西石桥农业中学的实践有力地证明了:只要善于安排,生产自给可以推动教学,生产和教学可以互相促进。据西石桥农业中学的调查,原来有不少学生在半自给以前,因为上学使家庭经济负担增加,思想很不稳定,学习也不够安心。在实行了半自给以后,情况就不同,学习都安心多了。很多同学说:“照这样做下去,我读高中、大学也有了条件”,因此学习的劲头大为提高。再从时间的安排上来说,他们一般是上午上课,下午劳动,早晚自修。夏忙期间放假三周,秋忙期间放假四周,大忙过去或阴雨天,就多学一点。总之,教学与生产的时间可以因时制宜,灵活安排。在一般情况下,他们每周学习时间有三十一小时三十分,占一周的总时数(按七个二十四小时计算,下同)的18.7%;劳动时间有二十八小时,占一周的总时数的16.7%;吃饭、休息和睡眠有一百零八小时三十分,占一周的总时数的64.6%。按照这样的安排,他们可以完成学习计划和生产计划,坚持半日制的学习,并不会把学习的任务挤掉。看来,各个农业中学都算一笔劳动力和劳动时间的账,算一笔教学时间的账,算一笔吃饭、休息和睡眠时间的账,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算一算,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要多少劳动力和劳动时间,学习又要多少时间,两下相比,要以不影响半日制的学习为原则。不算这笔账,心中无数,弄得不好,顾了生产就顾不了教学,顾了教学就顾不了生产,这就不能体现农业中学的性质。再比如,除了生产和学习的时间之外,还有多少吃饭、休息和睡眠时间,年青人应当有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时间,应当有适当的文化娱乐时间,这样,就更有利于搞好生产和学习。农业中学既是生产队,又是学习队,把农业中学变成单纯生产队的做法,应当防止。
农业中学在生产自给过程中,要采取适当措施,让教师
有更多时间来进行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这里还有一个教师的教学时间问题。西石桥农业中学曾经因为教师跟班劳动的时间过多,每天下午都要去领导学生劳动,只有早晚一点时间批改作业、备课和进修,因而积压了不少作业没有批改,批改的质量也不高。学校领导上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和大家共同研究,采取了适当措施,主要是培养学生干部,让学生担任生产小队长,领导生产,并且明确了老农和技术员的生产责任,加强技术指导,使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教学工作。经过这样的安排,教师每周只要两个下午去参加劳动就可以了,而教学时间就有五十小时,占一周的总时数的29.8%;生产劳动十小时,占一周的总时数的5.9%;吃饭、休息、睡眠共一百零八小时,占一周总时数的64.3%。这样做了以后,教师既能从生产中了解和提高学生,又能从生产中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既能和学生一起劳动,又能有更多的时间搞好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现在农业中学教师的劳动时间过多,班级活动过多,是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可以参考西石桥农业中学的做法,让教师腾出时间来进行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把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农业知识作为主要课程,搞好主要方面的教学。
为了教学和生产紧密结合,要灵活安排学习组织和生产
组织,要随着教学和生产任务的变化及时调整。
西石桥农业中学为了教学和生产的紧密结合,还开始注意到生产组织和学习组织的适当安排。学校的校长,由公社党委第一书记兼任,另外有两个副校长,一个重点抓教学,一个重点抓生产。学校的八个手工业工场,都组成一个专业队,成员由各班抽调。园艺菜蔬和饲养是以班为单位,成立专业队(学校有农艺、蚕桑、畜牧、初师、幼师等十个班)。此外,以班为单位成立生产小队,老师任生产辅导员,正副小队长由学生推选。小队下还有生产小组,按学生年龄、体力情况,分别搭配编组。这样的组织方法,不致使班主任的全部精力都陷入生产管理工作中去,能够有时间抓好教学,同时又不致使学习组织和生产组织脱节,而影响到教学和生产的统一安排。这种组织方法,适合于他们目前的情况,是可行的。但是,学习组织和生产组织的安排,都不能固定化,应当随着教学和生产任务的变化,及时调整。学校领导上应当经常注意到这一点,使教学和生产、班级和生产小组互相适应,变化灵活。
从西石桥农业中学的教学内容来看,生产和教学是相互促进的。他们曾经上过测量土方和田亩的数学课,而且把学到的书本知识在生产中实际应用,学生都反映:“不但会在纸上做,还会实地测量,大大巩固了教学成果。”因为在劳动中得到丰富的体验,做起作文来,学生也反映:“不是没有什么内容可写,而是有许多话想写出来。”此外,在农业知识方面,在物理、化学方面,在饲养等几门专业课方面,由于生产劳动,理解和接受的能力也都加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也提高了。
西石桥农业中学的情况,使我们看到:只要把教学和劳动的时间安排合理,只要注意到教师的备课、批改作业和进修时间的恰当安排,并且注意到把教学和生产从组织上、内容上、方法上很好地结合起来,那就会丰富教学的内容,改进教学的方法,扩大和巩固学习成果,而不会挤掉教学或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如果不妥善解决这些问题,也有可能使农业中学变成一个单纯的生产大队,不成其为一个农业中学。我们希望全省农业中学注意这个问题,循着一个正确的道路前进,使农业中学不仅可以举起高额丰产的旗帜,而且可以举起文化革命的旗帜。农业中学应当立志把这两面鲜明的旗帜,高高举起,迎风招展。这是一个目标。
农业中学的生产自给和教学,只有依靠公社党委领导,
群众支持,和普通中学亲密协作,才能蒸蒸日上,得到进步。
从西石桥农业中学的情况来看,要生产自给,首先要依靠公社党委的领导。正是公社党委,给西石桥农业中学加派了领导力量和技术力量;正是公社党委,在统一安排中,给西石桥农业中学解决了土地、耕牛、大型农具和原材料、销路等问题;正是公社党委,在生产、学习和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中,对农业中学的工作做了统一的部署和安排。农业中学的生产自给和教学,只有公社党委加强领导,才能蒸蒸日上。农业中学的生产还要依靠群众的支持,不论在商品交换方面,在劳动力和工具的等价交换方面,在生产经验方面,都不能离开群众,因此,农业中学决不能损害群众的利益,而应当热忱地支持群众,向群众学习,同时取得他们的支持。农业中学的生产管理、经济核算等等,也要向生产队学习,并且根据自己的特点,使这些制度正确地建立和健全起来,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超额完成生产计划。
农业中学在教学上,还要和普通中学亲密协作。西石桥农业中学和澄西中学是邻居,这个学期,两校共同组织了教研组,农业中学把普通中学当作老大哥,虚心向他们学习;普通中学把农业中学当作亲兄弟,热情地关怀和帮助他们。在社会主义中等教育事业中,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只有互相帮助,才有利于事业的发展,才能共同前进。这种协作关系,值得发扬。
看来很明显,在党的领导下,有群众的支持,有普通中学的协作,农业中学的生产自给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是充满希望的。现在可以看到:农业中学经过学生缴费养校,已经开始走上生产养校;在生产养校中,已经由部分自给、半自给走上了大部分自给。这个自给过程的快慢,决定于农业中学生产发展的快慢。为了打下农业中学生产自给的牢固基础,所有农业中学都要勤俭办学;都要注意校址和生产基地的稳定,不能经常变动;新招的学生,第一年也仍然可以收费,第二年,他们在学校参加了劳动,可以争取实行自给。这样稳步前进,农业中学的生产自给,一定会越来越坚实牢靠,越来越巩固、提高。我们应当看到,农业中学和普通中学一起,在普及教育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在培养农业机械化、电气化的初级技术人材方面,在配合农村的文化革命和技术革命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我省农业中学,每年如果平均招二十万学生,那末十年将招二百万学生,二十年将招四百万学生,这对农村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事情。我们各级党委的同志们,农业中学的师生们,应当看到农业中学的这个前景和现在的作用,立大志、鼓大劲,加强领导,艰苦奋斗,巩固农业中学,提高农业中学,办好农业中学这样一种新形式的学校,在江苏的教育史上写下新的一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