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看过奖旗之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7-10
第8版()
专栏:大家谈

看过奖旗之后
承里
几个月来,因工作之便,去过一些地方,到过一些单位:有公社、生产队、机关团体、学校、工厂、商店、旅馆……。不管到那些地方或单位,都给人一种心情舒畅,活力充沛,干劲冲天的感觉。
使人感触更深的还是,在那些会议室、俱乐部、办公室,等等引人注目的地方,挂满了彩色缤纷的奖旗。有红的、黄的、绿的、紫的;有布的、绸的、缎的、绒的;有几市寸的、数市尺的、也有足丈的。祝辞贺语,豪迈恳切。看过之后,叫人兴奋、激动,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的确,这些单位工作出色,人物先进,做出许多优异的成绩,创造许多奇迹,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很大。怎能不使人敬佩呢!怎能不使参观者受到教育和鼓舞,也振起精神,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呢!
不过,每次看过那些琳琅满墙的奖旗之后,也常常产生另一种感想:奖旗真多呀!一个单位十多面、几十面。那么,全县、全省、全国,会有多少面奖旗呢?
这种感想一出现在脑子里,都要接着想下去:在我们的国家里,由于党的关怀教育和总路线的光辉照耀,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保证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不断提高,保证了蕴藏在人民群众深处的才能和智慧的充分发挥,工作会越做越出色,奇迹会越创造越多,先进人物和单位会一天比一天多的涌现出来,这是必然的事情。这些有创造有贡献的人物和单位,是旗帜和榜样,值得人们尊敬和学习。应当给予奖励和荣誉,这也是大家双手赞成的事情。不过,能不能用另一些办法,代替奖旗呢?比如奖状、登报、通报、贺片……等等。不然的话,创造越来越多,奖旗越发越多,一年、两年、十年、百年,继续下去,全县、全省、全国,将要发出多少奖旗呢?需要多少布、绸、缎、绒呢?有的单位,不是已经因为奖旗太多,没处挂,不得不放进箱子,或堆在一起,落满灰尘了吗?
据说,黑龙江省有的县委决定,以后用奖状、通报等形式奖励先进单位和人物,一般不发奖旗。我看,这办法好,好得很,应当推广。
当然,我并不主张一律不用奖旗,而主张不宜过多。奖旗太多,不仅不经济,有时也会降低其意义和严肃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