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中共陕西省委突破一点带动全面改变旱原低产面貌 渭北一季麦抵上去年两季粮 四川内江贵州毕节专区和山西闻喜县小麦获得丰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7-12
第1版()
专栏:

中共陕西省委突破一点带动全面改变旱原低产面貌
渭北一季麦抵上去年两季粮
四川内江贵州毕节专区和山西闻喜县小麦获得丰收
本报西安11日电 陕西渭北旱原东部地区小麦等夏田丰收,一季超过去年全年的粮食总产量。今年,这个地区的蒲城县、韩城县和大荔县的四个人民公社,共种小麦及夏杂粮占全年粮食作物面积的67%,总产量却超过去年全年夏秋两季粮食的总产量的6.3%。增产幅度最大的蒲城县,今年小麦平均亩产超过去年一倍,单是小麦一项,播种面积占全县全年粮食作物总面积的47%,但总产量就等于去年全年的粮食总产量,连同夏杂粮,夏季粮食总产量超过去年全年总产量20%以上。
渭北旱原东部地区广阔数百里,包括蒲城、韩城全县以及大荔县和铜川市部分地区,除靠近黄河、洛河有极少数水地和川地外,其余都是旱原,一般海拔三百五十到一千五百公尺以上,井深十丈,干旱缺水。加上地多人少,劳畜力缺乏,过去耕作粗放,产量很低。解放以来,产量虽不断提高,但到去年还低于整个关中地区的平均产量,是关中地区的低产黑锅底。今年,这块旱原地区的蒲城县、韩城县以及大荔县的四个人民公社,共种小麦二百七十五万多亩,占整个关中地区麦田面积17%以上。因此,这个地区小麦产量的高或低,都直接影响整个关中粮食增产幅度。
中共陕西省委曾经数次研究了这些情况,选择了去年产量较低的蒲城县,突破一点,带动全面,改变整个旱原地区的低产面貌。早在去年夏收后,中共陕西省委第一书记张德生亲自到蒲城县召开了这个地区的县委书记会议,随后又在省委扩大会议上,检查了这个地区低产的原因,提出了改变低产面貌的措施。小麦播种时,省委、省人民委员会又组织检查团到蒲城县帮助工作。当蒲城县干部和群众表现了冲天的干劲而且做出很大成绩时,省委第一书记张德生又亲率检查团,在蒲城县麦田管理工作作得较好的城关人民公社翔村管区八福生产队,召集了全县麦田管理现场会议,不久,省有关部门又在蒲城县召开了关中东部六县的麦田管理现场会议。蒲城县以及渭北旱原东部地区的麦田丰产运动,随即蓬蓬勃勃地展开。
这个地区在翻低产黑锅底中,针对旱原缺水和耕作粗放的特点,创造性地贯彻了农业“八字宪法”。各地都首先狠狠地抓深翻地和收墒,保墒,把雨水尽量贮藏在壤里;各地还背冰润田,扫雪归田,以及利用所有深井灌溉,增加土地中的水分。在抓肥方面,一般每亩都施肥一万多到二万斤,特别是增加了底肥的比重,底肥占整个施肥量的70%,同时结合深翻地施底肥。各地还推行了合理密植,采取措施以防旱原地区容易发生的霜冻灾害。各公社在深翻地、播种和夏收等紧张季节按等价交换的原则,组织了劳畜力协作,这都对克服在地多人少和麦田管理工作量增加情况下劳畜力不足的困难,起了很大作用。贯彻农业八字宪法的结果,渭北旱原小麦获得了空前丰收,出现了很多大面积丰产田。
小麦丰收,余粮增多,群众收入大大增加。大荔县旱原上的四个公社今年三十一万五千多亩小麦,总产八千一百七十七万多斤,超过去年小麦总产量近70%。留足了种籽,公余粮入仓三千三百多万斤,一季入仓超过全年公余粮任务四百四十万斤。每个社员平均分配二百七十斤口粮,还余下不少小麦作为储备粮,社员实际收入比去年增加了60%。
据新华社成都11日电 四川省内江专区充分发挥人民公社的优越性,今年小麦空前大丰收。全专区九个县市的二百二十六万亩小麦,平均亩产量比去年增加六成以上。
内江专区在沱江流域,是四川省最主要的经济作物区,盛产棉花、甘蔗、花生等。长期以来,由于经济作物等大春作物和小麦、油菜等小春作物存在着争肥、争劳力的矛盾,农民无力两者兼顾,因而一向
“重大春、轻小春”,小麦产量很低。去年全区实现公社化后,增加了一部分妇女劳动力,再加上工具改革和劳动效率的提高,使经济作物和小麦田间管理需要的劳力都基本能够兼顾。同时又由于开展常年积肥运动和制造土化肥,肥料供应有了很大改善。
据新华社贵阳11日电 贵州省西北部高寒贫瘠的毕节专区,播种的三十八万三千三百八十七亩小麦,平均亩产量比去年增加一点四倍。小麦播种面积比上年有所减少,但小麦总产量比去年增加56%强。
毕节专区小麦大面积丰收,由于认真贯彻了“八字宪法”。深耕一般在八寸到一尺,每亩施肥五十担到一百担,平均每亩下种二十五斤左右。全区各公社共成立二千三百六十一个专业队,专门负责小麦田间管理。
据新华社太原11日电 山西闻喜县九十二万四千亩小麦,平均每亩产量比去年提高40.5%。在播种面积有所减少的情况下,总产量仍比去年增加11%以上。闻喜县今年小麦能够获得大丰收,主要是由于各公社全面认真地因地制宜地贯彻了农业增产“八字宪法”。全县90%以上的麦田实行了深耕;每亩施肥量比上年增加一倍以上;播种量也有所增加,基本上做到了合理密植。田间管理搞得及时,质量良好。(附图片)
陕西渭北旱原蒲城县城关公社社员们在收割小麦。
 新华社记者 蒋齐生 章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