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8阅读
  • 0回复

密林深处采脂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7-13
第2版()
专栏:

密林深处采脂忙
高红书 齐信
在黑龙江省小兴安岭腹部,一个新的生产项目,越来越广泛地吸引着人们的兴趣。这就是采脂和炼制松香。
采脂能手
夏天,正是采集松脂的黄金季节。为了给大炼松香准备足够的原料,丰林林业局的工人掀起了突击采脂的热潮。
6月24日,在一片密集的松林里,一群年轻的采脂者劳动在林间。为首的那两个小伙子干的最欢。他们一边忙着用铲刀把松树皮扒掉,一边用刮刀在树干上掏出一道道的流脂沟,然后再把小罐头盒绑在树根上,这是受脂器。这两个小伙子一个叫杨玉林,一个叫宋景之。
由于他们知道松香是国家急需的重要工业原料,工作起来积极性很高。杨玉林根据热天松树脂多的情况,创造了向阳面掏沟取脂的方法,提高了流脂量;别人一天一个盒受脂不到两钱,而他一天一个盒受脂达两钱半或三钱。过去小杨和小宋一天采脂不到一公斤,现在平平常常地也能采脂两公斤以上。这个数字,在丰林林区采脂队伍中至今还没有人赶得上呢!
勤俭炼松香
汤旺河边。在靠近森林铁路的一片空场上,有一排简易的厂房,这是丰林局木材综合利用加工厂。这个厂建成不久,目前除了生产箱板材、纤维板、松节油、栲胶、松针油等产品外,也生产松香。在这里,勤俭办企业的精神到处可见。生产松香所用的设备,总共不过是搭了个小席棚,席棚里用泥土砌了个小火灶,上边坐一口过去盛饭用的旧铝盆。他们就用这些家当,每天能炼制出一二十斤松香。
目前,这个局七个采伐林场已有六个林场搞起松香简易加工厂,他们所用的设备大体上相似。第一林场工人用桦树皮缝成小兜兜代替铁质受脂器;没有特制刮刀就拣旧镰刀头掏沟取脂;没有标准蒸馏器具,工人就用铜脸盆、铝饭盆代替。他们就是这样因陋就简,千方百计地把松香弄到手。
冒雨送货
6月中旬,丰林局第一林场采脂刚刚开始,遇到了刮刀、受脂器等工具不足的困难。特别是新组成的采脂突击队,因为没有雨衣和蚊帽,工作有许多不便之处。蚊蠓、小咬常把采脂工人的脸和手叮肿,妨碍着采脂效率的提高。
这一情况被丰林局所在地——五营区的商业科知道了,他们马上召开会议,决定送货上山。
在预定上山那天,狂风吹动着天边的云团,大雨就要降临了。商业科崔科长劝大家说:“今天有暴风雨,道远路滑改日再去吧。”但是,姑娘和小伙子们还是不停地往麻袋里装东西,准备起程。共青团员周向霞装完货,直起腰来对崔科长说:“下雨刮风怕啥,人家林业工人整天在林子里采脂,叫小咬把脸都叮肿了,咱们送货挨点雨水浇怕什么,说啥也得执行原来计划,送货上山!”别的人也异口同声地喊:“对!咱们不能失信用。”
出发了,天空开始下着稀稀拉拉的雨点。他们十多个人抗着麻袋,顺着林中小路,攀山过岭向第一林场走去。行至中途,狂风夹着大雨从天而降,刹那间,每个人都成了水人。衣服紧贴在身上,头发糊在脸上,密麻麻的雨点把人们前进的视线都给挡住了。但是,这帮青年人没有减低一点送货的兴致,个个昂首阔步,向第一林场急行。
当他们冒雨把货送到林场时,林业工人们给他们烤衣服,打洗脸水,热烈欢迎他们,并且向他们介绍了采脂和炼制松香的情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