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按照实际情况灵活办事 乌石公社党委因时因地制宜贯彻党的方针政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7-13
第6版()
专栏:

按照实际情况灵活办事
乌石公社党委因时因地制宜贯彻党的方针政策
本报讯 湖南省湘潭县乌石公社党委和干部在各项工作中,加强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制宜的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进一步密切了干部与群众的关系,鼓舞了群众劳动热情,使各项生产顺利进行。
他们在执行上级指示、决议的时候,总是按照上级的指示精神,结合下边的实际情况办事。如贯彻“多种高产多收”的方针时,县委分配这个社扩种粮食作物四千亩的任务,公社党委根据县委分配的任务,对全社土地摸了底,按照土质、生产条件等情况,进行了具体研究,又深入下去和群众商量,群众一致要求扩种粮食作物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摸底以后,证明只要安排合理,把经济作物移上山去,可以完成六千亩的任务,最后经过群众的实践努力,实际上完成了六千四百亩。公社党委对大队布置工作时,也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比如在开展大面积千斤丰产竞赛运动时,是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层层研究的办法,然后因地制宜地确定自己的丰产指标。生产条件较差的金坑大队,群众自己逐丘摸了底,认为早稻九百七十亩,根据历年条件,亩产粮食六百斤的只有四百八十五亩,四百斤的三百二十亩,其余的只能打到三百斤。晚稻平均每亩只四百多斤,两季水稻平均亩产只八百八十斤。公社党委认真分析和调查研究以后,完全同意了群众的意见。群众看到丰产指标落实,生产积极性更加高涨。
这个社在执行上级的指示时,严肃而又灵活,他们总是尽可能分析完成任务的依据。经过努力以后,如果遇到与客观实际不符合时,就主动向上级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加以修改。如县委原分配他们种经济作物四千八百亩,但由于他们缺乏经验,经请示县委后,核减了任务。
为了使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相结合,公社党委在分配工作任务,确定生产计划和增产措施前,都注意先深入实际,召开老年、青年、中年人等座谈会,进行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当中,他们善于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对于反面的意见,也不是采取“逆耳者弃之”或顶回去的态度,而是认真分析、比较,这样,就使结论更加符合实际。如确定今年密植幅度时,公社党委书记和党委都深入自己的重点(队)组,召开各种人参加的座谈会,听取群众对于密植的意见,总结去年密植经验。党委书记傅瑞兰同志在金坑大队召开老农座谈会研究密植时,社员丁春老倌说:“密植是好,但是不能太密了,太密了不好用脚踩田,将来禾长起来,也不透风,我看试验田可插3×5寸,大面积的田只能根据实际条件插4×5寸、4×6寸、4×7寸。个别条件差的田,也可插6×8寸,这样才算合理密植。公社党委根据各种调查材料,对比分析研究,同时发动群众总结了去年密植经验,然后才因地制宜确定了密植幅度。其他工作也是如此。社员普遍反映今年的生产有几好:“双季晚稻因地制宜好;密植技术措施贯彻好;季节抓得早又好;公社领导群众路线好。”
公社党委不仅自己注意事事从实际出发,还对党员、干部进行了实事求是的思想教育。这个社的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都很注意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但是也有少数人存在不正确的看法:有的认为要坚决贯彻上级的指示、决议时,就不能走群众路线,至少也不能完全走群众路线;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对立起来了。有的在执行上级指示时,不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一味的去生搬硬套。一听到不同意见或反面意见时,就不喜欢。根据这种情况,公社党委一方面加强对干部进行走群众路线的思想教育。用事实说明:群众最熟悉当地自然条件的错综、复杂、千差万别的情况,最熟悉每一块土地应该怎样耕种。多听听群众的意见,工作就更切合实际,也能符合上级指示的精神,群众也会满意,就能把工作做到最好的程度。另方面党委深入实际,做出榜样,让事实来教育党员、干部。在夏季积肥运动中,公社党委布置6月10日至25日,完成每亩积肥一百五十到二百五十担的任务,有人怕没有肥源完不成任务。公社党委书记傅瑞兰同志就深入到八竹坝作业组,和群众一起生产,又召开老农会,结果找出十项肥源,两天时间就积肥一万四千五百担,由原来每人每日平均积肥七十担,提高到一百一二十担。15日公社党委召开了全社干部现场会。大家在事实面前懂得了走群众路线,按照实际情况办事的重要性。现在,全社二百五十八个干部,都能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参加生产,领导生产,从而更进一步保证一切工作都从实际出发。
(戴国祥、梁大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