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要学会算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7-13
第7版()
专栏:

要学会算账
“算账派”是“保守派”的别名。我们不赞成“算账派”,要反对他们。但并不是因为他们要求“算账”,而是因为他们对事情采取保守态度。如果只谈“算账”,我们不但不反对,而且很赞成,赞成时时算账,处处算账,事事算账,大账小账一齐算,有账必算。如果不算账,就会建不成社会主义,或者使社会主义遭受损失。社会主义经济,不是有一条发展规律,叫“有计划地按比例地发展”么?怎么订计划,怎么按比例呢?简单一句话可以说完:就是要按照需要与可能,切切实实地算账。
有账必算,这就是说,只要是和建设社会主义有关系的,不论你是哪一行,哪一业,不论是全国也罢,一个工厂、一个人民公社也罢,处处都得算账,而且算得精,算得细。
用一个工厂来打比方吧。在建厂之前,就要算许许多多的账:第一要算一算,这个工厂将来所要生产的东西,在全国、全省或全市的整个工业生产计划中需要不需要?需要的是这个品种,还是另一个品种?需要得多,还是需要得少?因为全国一盘棋,这是棋中的一颗棋子,这棋子该下不该下,如何下法,都得算清楚。第二要算一算,这个工厂未来生产上的一切来龙和去脉,例如生产所需要的资源、原材料、设备、运输、劳动力、技术力量以至产品的市场消纳等等。不算清这笔账,就可能后患无穷,包袱越背越重,以至垮台。第三,基本建设中的各种设计和计算,也有一大笔账要算。
至于建厂之后,开工生产,既有产品的产量、质量、产值问题,又有生产的成本、劳动生产率等等问题,更要时时算账、处处算账、事事算账,那就不用提它了。
但是我发现,虽不是多数,却有那么一些同志,不大算账,却在办着工厂。办工厂而不算账,能不能把工厂办好呢?我实在替这些同志捏着一把汗。
再用农村人民公社来打个比方,该算账的地方,也不会比工厂少。农业增产的八字宪法,我看每个字都有大笔的账要算。只拿八个字中的第一个字“土”来说,就大有可算的账,先一块地一块地算一遍,全公社究竟有多少地?全社的地,已耕的是多少,未耕的是多少?已耕地之中,肥地多少,瘦地多少,土质如何,宜种何物,如何改良?未耕地之中,可耕的地多少,不可耕的地多少,有无荒地可以开垦?能开垦的是多少,不能开垦的是多少?不能开垦的是些什么地:是山地、洼地、沙石地还是其他的地?这些地还有没有利用的可能,如何利用,利用以后又能收益多少?……单凭这个“土”字,就够我们算一辈子的账,因为我们要算的,不止是算过去和现在,而且还得算到未来的多少年去。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农民的衣食父母。一切的生产计划,就从土地算账算起,不把土地账算清楚,就一切都谈不上。
但是我也发现,虽不是多数,却有那么一些同志,不大算账,或者不善于算账,或者不愿意算账,他们办人民公社挺热心,忠心耿耿就是不爱算账。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算户数大到几千户、万多户,算土地大到几万亩,甚至十几万亩,单凭这个“大”,就够人大算其账了,何况还得“公”?公和私的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等等许多问题,要想正确地处理它们,就得算账。不算账,或少算账,或算账算得不清楚能不能把一个又大又公的人民公社办好呢?我想,是不可能的,至少很困难。
我们的总路线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什么是“鼓足干劲”的“足”?首先就是个数量和程度问题;什么叫“力争上游”的“上游”?“上游”既包含数量,也包含质量;“多快好省”的“多”,是产品的数量,“快”既是生产的速度,也只能用数来计算;“好”是质量好,而质量的好坏比较,也得凭计算;“省”是节约,节约活的劳动和物资消耗,那就更需要算账。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说到底,无非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篇总账。不但建设社会主义要算账,将来建设共产主义也还是要算账的。马克思不是说过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簿记比任何时候都重要吗?
所以我主张,有志于建设社会主义的人,无论为工、为农、为商、为学、为兵,都要学会算账,做一个精明强干的当家人。算账不是为了保守,而是为了跃进。要跃进,就要把账算清楚,算得确确实实,现在不正在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吗?增产要算账,节约也要算账。
算账怎么算法呢?首先要从政治出发。从政治出发,就是要从社会主义的利益出发,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一要算得细,算得全;二要算得真,算得确实;三要算近,还要算远;四要算大账也要算小账。
或许有人问:作工作不是要政治挂帅吗?都埋头算账去了,谁管政治呢?我说:只要是从社会主义利益、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是有利于社会主义和人民群众的账,而且确确实实算好了,那就是政治挂帅。
(摘自北京“前线”第十三期,作者繁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