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运算之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7-13
第8版()
专栏:

运算之道
庄农
读了“加减乘除”(7月3日人民日报八版),得到不小启发。人类生活是离不开数学的,但加减乘除却不能并用于各个方面。因为无论生产或者消费方面,都有它的运算特点。
先说生产方面的运算特点。一般都是用加法演算。比方生产增加了多少,这就是加法。一般情况下,从总产值来说,生产是很难有成倍的增长的。中国去年是空前的大跃进,钢加了一番,粮食也加了一番,但是,也仅够一个乘2的乘法,实际上也还不过是一加一等于二。个别物品的生产,有时会用乘法演算。比如某种工具进行了革命,于是这种生产便能成倍数的增加。生产上有时也能出现减法,比如生产力因受到生产关系的障碍而遭受破坏时生产便下降,这就是我们看到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粮食的生产,遇到特大的人力不能抵御的天灾,也会减产,这也是减法。但是,这些都不妨碍,在一般情况下,生产总是用加法运算的规律。
再说消费方面的运算规律。这里的消费是指的生产果实的分配,主要是用除法演算。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统计,某某国家,按人口平均计算:钢是多少;粮食是多少;布是多少……这便是除法。这种除法的规律是被除数(即生产总值)越大,除数(即人口)越小,那末,商数(即按人口平均数)越大。相反,便越小。这是常识,不用多说的了。
我们还是多谈一谈我们中国的运算特点吧。
我们的特点是一穷二白,人口众多。一穷(经济落后)二白(文化技术落后),这就是我们作为运算用的那个基数太小;人口众多是被除数太大。
这样一来,算加法,由于基数太小,虽然加了很多,但总数仍不算多,甚至够上了乘法(加倍了),总数还是不多;我们说我们现在是富日子,那是同自己过去比较说的,增加了近一倍,比起从前来这还不富吗?当然富。但是同别的国家比又怎么样呢?有许多国家基数要比我们大的多,所以,也就比我们富的多。
算除法,由于被除数小,除数大,因此商数就很小。想想看,去年增加了那么多钢,那么多粮,但平均在六亿多人身上,能够合多少?这样一算,我们就不能认为我们是富家翁,因此,也就不能用富家翁的方法去过日子。
这样说来,我们的情况不是很令人悲观的吗?基数小,除数大的情况,是一种不利的情况,该怎么办呢?
不,我们应该乐观,因为我们有好办法。比如除数大,这是个不利情况,但把除数转化为乘数,这就是个大有利的情况。从生产上看,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多想点办法,把加法运算得更好些,使生产多加一些,一个人加一点,六亿多人就是六亿多点,加十点就是六十多亿点,这不是很有利吗?我们每个人还可以个别的弄一点小乘法,比如改革工具,生产革新,使自己手下的生产能来个成倍的增长,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也是很有利的吧。这就叫增产。
从消费上看,我们可以先来个减法;减法,不是说要降低生活水平,那是资本主义国家里喜欢的算术,而我们是不演那样的算题的。生产发展了,生活应该相应的提高。但是减法还应该有:那就是把属于浪费的或是可以节约的那一部分减下来,然后一乘,这就是很可观了。比如储蓄,每人每月平均一元,就是六亿多元,十元,就是六十多亿元,这不是很了不起吗?这就叫节约。这只是说的消费方面的节约,如果要算生产方面的节约,那就更是可观的了。
因此,我联想到:广东今年水灾的损失虽大,其实并不可怕,因为它只不过是一种减法,夺走了的我们还能拿回来。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浪费虽小,倒是可怕的,因为它是乘法,先乘以6亿多,再乘以365,无形之中,一年来的损耗,一定要比广东洪水夺走的要多得多。这也是我们必须厉行节约的原因吧。
总之,除数可以转化为乘数,减法又有利于加法。有了六亿五千多万勤劳的人民,只要我们精通算道,未来的美景一定会是财源似海富贵如山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