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德国工人的坚强意志——记“洛伊纳”化工厂工人争取缔结和约的斗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7-14
第4版()
专栏:柏林通讯

德国工人的坚强意志
——记“洛伊纳”化工厂工人争取缔结和约的斗争
杨原
在盛开着玫瑰花的“洛伊纳”化学工厂门口,悬挂着一幅醒目的红色大字标语——“我们‘洛伊纳’工人要求和约”。走进工厂,无论是在车间、厂房、食堂或是俱乐部里,到处都能看到工人们写的要求缔结对德和约和保卫和平的各种各样的标语。半年以来,“洛伊纳”化学工厂的工人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所有工人一样,再一次投入争取缔结和约的新的战斗。
“洛伊纳”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最大的化学工厂。自从1916年建厂以来,它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年代。威廉皇帝和希特勒都曾利用它为战争服务,德国大垄断资本家在这个工厂榨取过大量利润。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德国爆发了十一月革命,工人阶级要求从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奴役下解放出来。“洛伊纳”工人在1921年也曾投入在德国中部发生的闻名的3月战斗。革命没有成功,资本家仍然当政,工人受到了镇压。第二次世界大战快要结束的时候,美国飞机向这个工厂投了八万枚炸弹,“洛伊纳”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只是在法西斯政权垮台之后,这个工厂才得到新生。在德国统一社会党的领导下,在苏联的大力帮助下,“洛伊纳”的工人克服了无数困难,逐步地把工厂从废墟上重建起来。现在,“洛伊纳”属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全民所有,工人成了工厂的主人。在这个工厂工作了四十一年的一个老工人高兴地说:“多少年来忧愁和饥饿的面孔在工厂中再也看不到了。”“洛伊纳”工人现在骄傲地把几百种产品供应国内外,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全国所需的氮肥90%是这里工人制造的。谈起这些事,“洛伊纳”工人说:“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军国主义带来的灾难,我们决不允许别人夺走我们的劳动成果!”
“洛伊纳”工厂所具有的革命传统和曲折经历,使得“洛伊纳”的工人在争取和约、保卫和平的斗争中表现出他们的决心和力量。
今年年初,苏联政府提出对德和约草案以后,“洛伊纳”工厂的工人们就深入地讨论了这个和约草案,并且集会表示拥护。他们还派了代表团到西德一家最大的化学公司去,向那里的工人弟兄宣传苏联建议的内容,交换争取缔结和约斗争的意见。
日内瓦外长会议开幕以来,会议的进程成为工厂党组织、工会、工人住宅区的各种集会上经常讨论的中心题目。5月11日,外长会议开幕那一天,工厂里就曾有一万工人集会,表示支持自己的政府代表团的立场。在一封由全体职工签名的写给外长们的信中,要求迅速缔结对德和约和把西柏林转变为非军事化自由城市。阿登纳、勃伦塔诺的顽固立场和出卖民族利益的行为,成为工人们谴责的对象。他们说,阿登纳不要和约,有了和约,他的军国主义和复仇主义政策就完蛋了!工人们还在工厂里的主要路口放着嘲笑勃伦塔诺的大幅漫画。当臭名远扬的“一揽子计划”传到工厂里以后,工人们都愤怒极了。工人们说,任何吞并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向东方进军的计划,我们都必需而且能够加以制止!在外长会议进行和休会期间,厂里许多工人纷纷给西德工人兄弟写信,向他们讲解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和平政策,揭露阿登纳的欺骗宣传。
“洛伊纳”工人争取和约的斗争不只表现了政治热情的高涨,而且工人们也深深地知道,完成党和国家提出的主要经济任务是争取缔结和约斗争的一个主要内容。工人们说,“要用生产成就加强我们工农国家的力量”,“我们国家越强大,我们的生活越过得好,波恩战争贩子想实现他们的战争计划的希望也就越小。”这些思想已经成为“洛伊纳”工人的实际行动。最近一个时期,全厂掀起了蓬蓬勃勃的生产热潮。今年第一季度全厂以101.3%的成绩超额完成了生产计划;4月份的生产计划又完成了104.2%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3.3%。
近两个月来,“洛伊纳”的工人正在讨论工厂的七年远景计划。全厂三万职工有两万二千人参加了讨论。在加快建设速度、增强国家力量的鼓舞下,工人们献策献计,几个月来,工人们提出成千条合理化建议。工人们经过详细讨论以后,决定全厂今年就要比国家规定的指标增产一千二百万马克,到1965年生产总值要比国家原定计划再增加三亿二千二百万马克,同时要为国家节约投资一亿八千七百万马克。
参加生产竞赛的人也增多了。全厂有一万七千三百多人参加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八十一个生产队参加了争取“社会主义劳动队”称号的竞赛,包括工程师、技术人员和工人的社会主义工作和研究集体已经组织起七十五个。目前,全厂所有生产车间都订出了具体指标,投入争取在国庆十周年时完成全年生产计划80%的运动中去。在这个运动中,工人用火箭作为加速建设速度的象征。
一只手狠狠打击在美帝国主义扶植下的西德军国主义,一只手抓紧生产建设——这就是当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工人阶级正在进行的光荣而艰巨的斗争。“洛伊纳”工人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千万劳动人民一样,把政治热情和生产热情拧成一根绳,用自己的劳动成就来增强德国历史上第一个工农国家——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力量和威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