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也谈“繁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7-15
第8版()
专栏:文风杂谈

也谈“繁文”
毛锜
读了6月15日人民日报上吴晗同志的“反对繁文”一文,觉得这个问题提的既及时又好。而且引了几个生动的例子,发人深省。
任何工作,都应该是数量与质量并重,写文章同样,废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文章,绝不会由于它的
“洋洋大观”而以长取胜,相反,它只能使人昏昏欲睡和望文生厌。俗话说:“宁吃仙桃一口,不吃毛栗半斗”,读文章时谁愿意“嚼蜡”呢?
历史上不乏爱写长文章的人,我想这多少和封建时代的皇帝以文取士有关,一些不甘寂寞的文人,为了避免“不才明主弃”的厄运,于是便旁征博引,万言陈辞,以求得皇帝的垂青。有些,的确长得惊人。汉朝的东方朔就是个例子。他初到长安,向汉武帝上书,多到三千奏牍,武帝看了两个月才看完。这样上书,虽有些内容,但也毕竟太长了,幸亏只有一个东方朔,如果有十个人都像他那样,那么,我想那个“略输文采”的汉武帝也会头痛得甩开不看的。
严格地说,爱写冗长文章,是一种缺乏群众观点的表现。这种人提起笔来,舞文弄墨,咬文嚼字,只图自己写的痛快,却很少考虑到读者的利益。文章冗长空洞,使读者一无所获,而且耗去了大量的时间。不说别的,单就无端的浪费别人时间这一点论,要是用鲁迅先生的话说,那就是“无异于谋财害命”,毛主席对这种“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文章,批评得更为严厉,他指出写这种文章的人“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像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在今天,我们整顿文风、反对“繁文”的同时,回忆回忆毛主席给我们的教诲,是大有好处的。
自然,短文章较起长文章来,还是难写些,因为要短小精练,首先就得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而高度的概括,又与思想的周密和条理分不开,而且在写完之后还得反复修改。这就得花一番工夫、费一番思索。不过,这样作是值得的,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消灭“繁文”,写出精练生动的短文章来,为了避免“矫枉过正”之嫌,最后,还必须声明一下:“有物有序”的长文章,我们像过去一样,还是欢迎的。我们反对的是“繁文”和“文牍主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