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受到工厂欢迎的营业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7-18
第2版()
专栏:

受到工厂欢迎的营业员
本报记者 曹葆铭
年初,武汉市体育文娱仪器批发商店提出“为工业生产当好尖兵”的口号,派人去工厂作驻厂员,搞工厂与商店的协作。派驻武汉文娱体育厂的谢运钦,虽然也挺拥护这项措施,但是,他对能不能搞好这个工作,却有些耽心。
谢运钦第一次跟支部书记王炳炎去拜访武汉文体厂的领导同志,人家说:“我们正在开会,请等一下。”就让他俩从上午九点钟等起,一直等到中午十二点钟,也不打个照面。临见了面,也只冷冷地说了句:你们现在要的东西,我们还有,是前年留下来的,请帮忙收购一下。”说着,就各自吃饭去了,连句客气话也不说。谢运钦想:“这怎么办?”
真是“屋漏偏遇连夜雨”。这个厂的五金车间出了个事故,把几个马达烧了,眼看着机床不能转动,全厂各种产品的五金构件都配不起来,还怎么搞协作?他慌忙骑着车子回店汇报情况。王炳炎当时也着了急,立即赶到厂里去慰问,晚上又召开紧急大会,动员全店职工:“要把工厂的困难当做自己的困难!我们每个人都要想尽各种办法来解决马达问题,帮助文娱体育厂在一星期内恢复生产。”谢运钦见领导上这样认真,便边听边想:“哪去搞马达呢?五金交电公司一定有,但这个厂不是重点,它根本不会给的。”但他想到从前的同事王家茂在江汉区商业局的钢铁指挥部工作,钢铁生产正由小土炉转向小洋炉,可能多出一些小马达来。九点多钟开完会,他便连夜去找王家茂。结果,王家茂答应借给两部五马力的马达。
简直出他意料之外,当批发店的支部书记、店主任率领着十几个人,将他借到的两部马达,连同从别处搞的一部马达和一些铁条(材料),敲锣打鼓送往文体厂时,文体厂马上开了个职工大会来欢迎他们。工厂支部书记萧国华还在会上讲话,说:“批发商店的同志们把工厂的困难当做自己商业部门的困难,送来马达、材料,支援我们。我们一定要努力搞好生产,保证市场供应,加强工商协作。”
从此,谢运钦总结了一条经验:必须把对方的困难当做自己的困难,才能搞好协作。商店和工厂共同提出了“工业困难,商业分担;市场供应,工业也管”的口号,进一步组织工商协作竞赛。这时候,他就按照支部的指示,到车间同工人一起劳动。在劳动中,他了解到工厂人手少,有一千五百多个病人运动用的实心球做好了球壳,没有填沙,有三十副乒乓球台、四十五个跳箱和五十副双杠装配好了,没有油漆,都出不了厂。他马上向商店汇报,商店领导上就组织了四十多名职工(包括会油漆的工人)去工厂义务劳动,使这些半成品立时成为成品出厂。他还了解到厂里有一批过去积存的产品没处理,又请示商店领导上派人去帮助清理仓库,共清理出七十七种,一万多元的产品。这样,既及时供应了市场,又帮助工厂解决了流动资金问题。有一次,工厂的制网车间因为缺棉纱,三十多人停了半天工。他一见这种情况,就打电话给商店领导同志,经过多方面联系,当天下午就拨了三件棉纱运到工厂。
谢运钦积极帮助工厂克服困难,工厂也主动为满足市场需要调整了自己的生产。本来,羽毛球拍产值小、费工夫,一个工人一天一般能做三十至五十元,每只羽毛球拍的产值只能达到五元,厂里因为产值太小,早就停止了生产。但工厂里的支部书记和厂长听到谢运钦汇报市场急需羽毛球拍,马上就抽了四个工人专门生产这种产品。工人们还写了个顺口溜:“过去是产值大的拼命做,产值小的丢一旁。如今工商成一家,大小商品齐并举,满足市场为根本。”他和商店的同志带着许多商品到工厂展览,工人们参观过后,就主动用制球剩下的碎皮做成护腕、护膝等产品,既充分利用了碎料,又供应了市场。工厂的共青团还组织突击队清理仓库,找出了产值一万多元的铜片等原材料,解决了一部分用料问题。
谢运钦对文娱体育厂的生产比较熟悉了,他考虑这个工厂原来制作双杠的底盘,宽高各十五公分、长两公尺四的大木料两根,太耗料,也太笨重。他就同木工车间一个姓吴的老师傅商量,将底盘改为能拆卸的六段,用螺丝固定。这样便能在木料比较缺乏的情况下,少用大料,同时由过去一部板车装一副双杠增加为三副,提高了运输工具的利用率;而双杠的质量依然很牢固,很坚实。工厂的职工也积极努力改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他们原来油漆算盘是用人工抹,一人一天只能漆七十八把,赶不上其他工序。工人们设法改为先让算盘“洗澡”,再用人抹,一下子就做到一人一天漆七百八十把,提高工效九倍。
记者最近访问了谢运钦。他说:把商店的购进计划和工厂的生产计划衔接起来,按市场需要,计划生产,这是搞好生产又搞好供应的重要一着。武汉文娱体育厂在参加协作竞赛后,已经扩大生产品种二十三种,还正在试制二十四种,并且月月完成生产计划。我们商店从这个厂购进的产品,也由一月份一万元不到,逐渐上升到一个月八万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