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不出废材的木工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7-26
第6版()
专栏:

不出废材的木工厂
邹升恒
株洲,这个蓬勃发展着的工业城市,每天不知有多少单位向木工厂要门、窗、板壁、家具、器皿……。株洲木工厂不但要满足本市的需要,还要照顾省内和来自华东、华北的远道订货。今年,木制品需要量更大了,木材的供应显得有些紧张。就在这种形势下,木工厂职工节约木材的运动开展得更红火了。
流水式的作业车间,就像重重关卡,截住了每一块可用的木材,不让它们轻轻溜过。
把守头关——断锯车间的工人们,在锯断每一根木材的时候,总是按照产品种类、规格,经过仔细计算,然后下锯。“断锯好比裁缝师傅的剪刀一样。”这个车间的一个组长袁振坤同志告诉我们,“剪好剪坏,节约浪费,我们这一关最重要。如果真正做到了‘量体裁衣’,每个月便可以节约很多木材。”
木材断好后,送到锯木组制材,这是第二关。在这里,人们采用了“断面设计”、“合理利用钝棱”等先进生产方法。往往一块木料,原来只能锯一根四面见方的料子,适当带点钝边,就可以锯成两根合格的料子。
料子锯了出来,就要看配料组如何更合理地使用了。车间里有首顺口溜:“木材像黄金,使用要认真,若要不注意,浪费是罪人。”配料组长刘梅生痛心地谈起了木工厂早几年的情景:那时候,厂子里木材堆积如山,用料的人总是挑肥选瘦,边皮、短筒子到处乱丢,好材料有时也当柴火出卖。
今年2月间,厂子里来了一次清理厂地利用废料运动,仅仅十四天时间,就清理出有用材料七十多立方米。现在,厂子里再也看不到乱丢木料的现象了。他们新的配料原则,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利用下脚小料作正材用。不成料的余材,便利用作包装箱;再次的就刨成木丝,和水泥搅拌后,经过油压机压制、烘干,制成建筑用的木丝板,可以保温、隔音;木屑也可以拌和一些猪血或豆胶,经过热压制成木屑板,代替硬杂木做台面板用。短小的硬杂木,就做成各种玩具、工具柄……
工人们积极开动脑筋,千方百计寻求节约门路。圆木车间包根谋,这个搞了十多年圆木工手艺的工人,过去一直遵循师傅的传授,总是用刀劈木料,劈出的木块不整齐,而且劈成直块又要削圆,浪费很多材料。在领导号召职工百分之百地利用木材的当天晚上,他回忆起1953年自己在林区里做工亲眼看到的情景:且不说长成一根木材要多少年,就是从深山密林里搬运一根木材出山,再经过小溪大河流送到城市工地,便不知要流多少汗!刀劈圆木这个方法不改变还行吗?不行。经过他穷思苦想,在带锯极上巧妙地加了个半圆靠板,后来又跑到废料库里找到一个铁桶,做成圆形锯,代替用刀劈料的办法。就这样,出材率提高了30%。
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的人又何止几个、几十个呢!这个厂木材综合利用车间过去都是拿松圆木正材去刨丝做木丝板。这个车间的党支部书记、工人丁大宏和组内工人一道研究了好几天,最后创造了一种装料盒,附加在刨丝板上。原来要3×5公分以上的木料才能刨丝,现在1×1公分的边皮也能刨丝了。
全厂职工在“要厂内木材无废料,叫小材发挥大作用”的口号下,努力节约木材。今年1月到5月份比去年同时期产值增长了160.15%,而进厂木材却减少24.33%,为国家节约木材一千七百立方米以上。(附图片)
姚治华插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