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古灯琐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7-26
第8版()
专栏:

古灯琐记
非白
黑夜,自古以来就不是人类的朋友,夜幕漆黑,限制了人们的活动,又是野兽活动的好时光。试想在原始森林中生活的人类远祖,会如何的来诅咒黑夜啊!终于人们掌握了火,这不是由于天神的慈悲,也不是普罗密修斯的功绩,而是人类“劳动”的结晶。生活在五十万年以前的中国猿人,已经会用火了。火成为当时人们最宝贵的财产,也成为驱除黑暗的唯一工具。
漫长的岁月过去了,人们一直利用火炬来作照明的工具。构成火炬的材料有多脂的松木,也有芦苇、麻束和各种各样的木材与柴草。
懂得用油来点灯,是很大的进步,油料多是兽脂或植物油。尔雅释器:“瓦豆谓之登,即膏登也”,可见我国至少在周代即已用油灯。楚辞招魂中有“华镫错些”之句,又说明春秋战国也用金属制灯。灯既用金属制成,所以许慎“说文”中灯字作“镫”,从金旁。
到了西汉,灯的形状、种类、质地都比以前复杂精致,实物材料遗存的也很多。当时以陶和铜质的灯最普遍,还出现了铁灯。在形状上,有细柄浅盘的“高灯”,很像青铜器中的“豆”,就这一种来说,也有许多变化,或者把下面作成大喇叭口式足,或者在柄上加有凸纹或其他装饰。说文主字条:“主,镫中火主也。从呈,象形”,实际上就是这类灯的形象。有把灯足作雁足形状,如建昭雁足铜灯。有带把的“行灯”或“烛豆”。东汉以后,流行一种长檠多盏的灯,在一只长檠上,分成多枝,分托着几个灯盏,数目常常是三到九个,并且作出各种花叶装饰。更复杂的,像1956年在河南陕县出土的汉代陶灯中,有一件三级的朱雀九支灯,异常华丽(右上图)。1949年在长沙出土铜牛镫一件,淡绿色,耳向下垂,牛角从两侧竖起,至顶部合而为一,呈复碗状,作“出烟管”用(左下图)。牛背中部有圆洞,其上置有带把圆灯盏。牛腹中空,为贮油器。牛体右侧还有“敕庙牛镫四礼乐长监治”的铭文,为汉灯之精品。
两晋以来,青瓷器普遍使用,灯也不例外。已发现的两晋、南朝以至隋的青瓷灯,多是下设一圆盘,圆盘中立灯柱,上座灯盏,灯盏或与柱分制合成。又因六朝以来,以莲花纹作装饰图案之风大盛,故青瓷灯也常用莲花作装饰。随着瓷器工艺水平的提高,瓷灯也日趋精美。三门峡市出土过一件唐代宝装莲座长颈白瓷灯,造型漂亮,釉色莹明,极其精美。
采用蜡烛作照明工具,较迟一些,说文谓“烛,庭燎火烛也”,实际上仍指火炬而言。汉代以后,除用麻或束苇渍油作烛外,已开始用蜡作烛了,晋书有“周顗弟嵩,以所执蜡烛投之”一句,“蜡烛”二字连用,足证当时确已使用蜡来作烛了。但西晋时蜡烛还是一种价格较高的照明工具,据说当时曾有富翁石崇用蜡烛火焰来作饭,以示其奢侈豪华。
直到清代,蜡烛和油灯始终是我国主要的照明工具。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中记有皮油造烛法,用桕子经蒸、碓、磨、榨以后,以竹筒或纸筒灌注成烛,其质量甚高,故“此烛任置风尘中,再经寒暑,不敝坏也”。(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