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高平恢复丝织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8-11-25
第2版()
专栏:

  高平恢复丝织业
【太岳电】在民主政府扶植下,高平丝织业已恢复到战前百分之五十。该县丝织业为一部分农民的重要收入之一,占全年总收入百分之五十以上。按全县土地平均每人有二亩六分,以每亩生产细粮八斗计算,合二石多,仍不足维持生活。因此丝织业与铁业同样为当地农民之重要收入。该县丝织业战前大部为家庭副业性质,散布于城南北宰李、冯庄等廿余村;共有三千九百零八家,参加生产者有一万九千八百六十四人,占全县总人口的百分之九点一四。根据宰李、冯庄、朱庄三村的统计:每年依靠丝织收入占其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八点四四。日寇侵入后,掠夺摧残殆尽。如城南宰李、米山、朱庄、上韩庄等村,原有机子三百多架,到四五年完全停顿。城北冯庄等村二百多架机子,也剩下六十多架,勉强织些土绸、手绢、罗底,比较名贵的净纱、绉、绫、素等均已停织。工人也四散或转业,甚至被残杀。解放后,在民主政府扶植下,贷款组织,由一九四五年年底到今年八月两年半时间内,已恢复了二百六十九家。又因为这种丝织业便利于家庭经营,每家按一架到四架机子,全家都能参加生产,需要资本又不多,所以绝大部分以家庭经营为单位。私营的就有二百五十三家(其中互助经营的四十七家),公营七家,合作经营的九家。共有工人六百一十九人,开机子三百一十四架。按机数说,已达到战前六百架的半数以上。也织开了各种绫、绉等较名贵货品,即给当地农民增加了很大一部分收入。如秦泰平经营的合作社,原资本二十万元,从一九四六年二月到现在,已分了四次红利,共计六百一十七万元,并积累了资本二百二十万元。目前所以还不能迅速恢复到战前水平,主要有这些原因:(一)缺少技术工人。抗战八年,技术工人被日寇杀害不少,又加灾荒、逃亡,又没很好培养,致技术工人非常缺乏,无法大量发展。(二)在工具上未能积极设法改进,出品提不高,影响销路不经常,利润也不正常,也就不敢大量发展。(三)缺少人组织领导,有些人为了贪图利润,就偷工省料、粗制滥造、出的货质量很低,影响了销路。另一方面,资本限制不能往大发展。因此要发展高平丝织业,首先须大量培养技术工人,将技术提高一步。其次改良工具,试用简单机器,如打线可用小型合股机,祁县、平遥的提花楼机也可试行采用。奖励技工改良工具。如县联社经理赵家璧,研究设置脚踏提花机,应鼓励帮助其实现成功。(四)提倡三家五家合作经营,以扩大资本改进技术,并提高质量,以树立信用,推广销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