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8阅读
  • 0回复

上海的“三把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7-30
第2版()
专栏:

上海的“三把刀”
樊天益
在上海,有许多行业和商店有着优良的经营特色,有的以花色品种齐全为特点,有的以商品质量精致而著称,也有的以特殊的技艺适合特殊顾客的需要而闻名。特别是上海的“三把刀”——服装业的剪刀、饮食业的菜刀、理发业的剃刀,更为大家所熟悉。
服装业的“剪刀”
上海的服装行业,以做工精致而闻名。为了做到使顾客称心满意,很多服装店都有试样制度,一试再试,直到顾客满意为止。上海有些服装店在做衬里时,往往要把烫好的衬里放上一天,冷却后再复制上去,这样使面子和衬里布的膨胀系数一致,以后无论是在洗刷或遇热的情况下,始终不会走样。
但是,上海服装业这把“剪刀”的最大特色是量体裁衣,“立体服装”。中国的服装到满清为止,还是大腰大袖,裁剪时把衣料是摊平了放在台上做的,折起来之后并不妨害服装的式样,这是属于“平面服装”。而立体服装,是按照人体的外型设计;它的剪裁方法先是把料子绕在模型上,绕出一个轮廓之后,就在模型上悬空裁剪,然后再缝制。量体裁衣的服装,线条分明,穿着起来非常妥贴。即使对于一些特殊体型的人,也能做出比较合身的衣服。
上海的服装行业,除了商店之外,还有分布在全市各地区的便利居民的服装摊,据新成区统计,过去曾有三百二十四个服装摊,经营方式灵活,很受广大劳动人民喜爱。“改”和“补”的技艺,在上海也是很出名的。破衣服能够修补得“天衣无缝”,旧衣服可以翻成新衣服,长袍改短装,老式改新式,花样之多,举不胜举。淮海路上的益大服装店,半年内接待了一万多个顾客,修理了一万一千八百多件破旧服装。“改”和“补”形成了上海服装行业的一个独特的风格。
饮食业的“菜刀”
上海饮食业,目前有京、粤、苏、川、闽、湘、扬、宁、杭、徽、锡、沪以及清真、素菜等十四个帮别,大约有三千多种名菜。这些帮别中,本帮菜是以油多、味厚、量丰为特色;粤菜则以色调美观、带有欧美风味而著称;以香和酥为特点的京帮菜,在上海还分为山东京帮、河南京帮和天津京帮。近几年来,有些馆子为了把京帮菜做得更合上海人的口味,因此出现了“上海京帮”,也有人说它是“海派京帮”。
上海的饮食业,除了各帮之外,还有带有宗教色彩的清真菜和素菜。上海还有一种“药菜”,既是美味的菜肴,又是治病的良药,例如杭帮菜中的“莼菜”,即有滋补之功。
不论那个帮别,都非常注意烹调原料的选择与处理方法,掌握刀工和火候,对菜肴的调味也很讲究。
除了这些名菜以外,上海还有许多大众化的菜馆,甚至有些饮食摊,也独具风格。例如福州路美味斋的菜饭,四川中路曙光饮食店(即“小常州”)的排骨年糕,老城隍庙里的葱油面,过去也闻名全市,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上海还有许许多多分布在大街小巷的饮食店摊,他们的特点是经营方式灵活。上海早点的花色之多,也很出名。
理发业的“剃刀”
从外地来到上海的人,对上海理发师的技艺,是有口皆碑的。上海理发业的做工非常讲究,就说修面吧,有的理发师的剃刀在脸上的来回,不多也不少,正好七十二刀半;在剃的时候,还要做到摸清毛流,手动臂不动,达到迅速、准确、干净利落。
上海的理发业对女宾的发式特别讲究,他们能够根据顾客的脸型以及身材、肤色、年龄等条件,设计出一个使你称心满意的发式。
头发式样不仅做得好,而且还做得牢,经久不直,新成区悦来理发店,店面虽然不大,可是他们的吹风却非常好,不仅吹得牢,而且不会吹痛顾客的头皮,也不会吹焦头发,深受广大市民的好评。过去延安东路上有一家庄裕记理发店,专剃为劳动人民喜爱的男西式圆顶,成为上海理发业中的一个“流派”。
上海的理发行业,除了在技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之外,在经营方式方法上,也积累了许多经营特色,串街走巷的“理发摊”,上门理发的“拎包”,都受到广大劳动人民的欢迎。
在解放以前,上海“三把刀”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风味,有一部分只能为少数有钱的人享受。解放以后,上海“三把刀”才获得了更多地为劳动人民服务的机会。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上海“三把刀”的经营特色大部分被继承了下来,并得到了发展,使它更好地为人民生活的需要服务。上海饮食、理发和服装行业,还为国内许多新兴的工业城市,输送了大批具有专门技艺的人材,因此,上海“三把刀”的优良特色,又在祖国各地开出灿烂的花朵。
为了保持和进一步发扬上海“三把刀”的经营特色,以满足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上海商业部门正在中共上海市委的领导下,积极采取措施,保持和发展上海“三把刀”的经营特色。在党和人民的关怀下,上海“三把刀”的经营特色,一定会更加发扬光大,更加绚丽多彩,更好地为人民生活服务。
(转载解放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