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西藏高原上的“张福林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7-30
第6版()
专栏:

西藏高原上的“张福林班”
新华社记者 赵家烈
7月中旬的一个早晨,雅鲁藏布江闪耀着阳光,两岸森林间白云袅袅。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张福林班”的战士,正在与房东告别。村平叛生产委员会委员扎西说:“这些日子,我们像亲兄弟一样相处,你们保卫我们,帮助我们,并使我懂得许多道理,现在叛乱平息了,民主改革快要开始了,我非常感谢你们。”班长余寿康握着扎西的手,一再说:“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在西藏一手持枪,一手拿镐,就是为了使藏族同胞过幸福的日子。”然后,依依不舍地登上牛皮船,驶向了新防区。
“张福林班”是1950年进军西藏的。近九年来,这个班虽然班长换了几个,老战士成批复员,新战士年年增加。可是,他们始终这样,时刻以建设西藏为己任,以关心人民疾苦为光荣,走到那里把革命的种籽播到那里。特别是张福林光荣牺牲以后,张福林的模范事迹,成了全班战士为西藏人民忠心服务的榜样。
张福林是在修筑康藏公路时光荣牺牲的。那是1951年11月间,海拔五千多米的雀儿山白雪皑皑,温度降到寒暑表水银柱零度以下没有刻度数的地方。曾经在渡长江、进军大西南历次战斗中,屡建功勋的张福林,又投入了筑路工程。一天中午,他去检查同伴们打好的炮坑,突然一块大尖石从崖上掉下来,砸在他的腰上。这个出生在河南扶沟县贫农家中的儿子,为西藏人民的建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解放军某部,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发扬他的精神,追认他为模范共产党员,命名他生前所在的班为
“张福林班”。
以后,“张福林班”的战士,高举着张福林的旗帜,和兄弟部队一道,把康藏公路修到拉萨。在修路过程中,这个班始终担负着最艰巨的任务。在临近全线通车的时候,他们在色其拉山下开山劈石,限期七天完成,他们改革工具,改进施工方法,三天就完成了。剩下来的时间,他们经上级允许,给当地藏胞修了一座通往村寨的木桥。当地藏族人民向他们献哈达、送酥油,说他们不愧为毛主席的好战士,要求把这座桥叫“张福林桥”。由于全班战士善于猛干巧干,样样工作完成得都出色,全班年年立功,人人立功。班长文绍华立了一等功到四等功九次。康藏公路通车后,他代表全班出席了全国公路模范代表大会,参加了在华沙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节。他们收到的贺信和礼品来自祖国各地,他们的朋友远及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兄弟国家。
康藏公路通车后,西藏高原上的部队,转入了生产建设。“张福林班”在伐木、造屋、帮助群众生产等各项工作中,依然作得很出色,仍是年年立功。
1955年,他们在尼洗河畔宾格村伐木时,一天夜里,森林起了大火,危及藏胞村庄,“张福林班”的战士趟过激流,和兄弟部队一起扑灭了山火。1956年,拉萨河滚滚洪水威胁着拉萨市区,“张福林班”又像作战一样成天泡在水里,砌石垒坝,抢修河堤,和兄弟部队一道,使拉萨市区免受洪水侵袭。这期间,他们住到那里,就在那里帮助群众背水、打柴、修房、补路、耕种和收割庄稼。
今年,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了武装叛乱,“张福林班”和驻藏部队一起,迅速投入了平叛战斗。班长文绍华在率领战士们攻占尼木宗叛军据点时,奋不顾身,在消灭了敌人的同时,自己为西藏人民献出了生命。“张福林班”的战士把悲痛化为力量,在雅鲁藏布江中游的广大地区,追歼叛匪,搜捕残敌,屡战皆胜。
“张福林班”就这样用血汗,为祖国、为西藏人民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