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采用多样形式 组织教师进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7-09
第6版()
专栏:

采用多样形式 组织教师进修
中共江苏师范学院委员会副书记 杨巩
不断培养和提高教师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关键,也是学校的一项基本建设任务。从我院当前任务来看,大力培养和提高现有教师,更是一项迫不容缓的工作。1958年是我院大发展的一年,师生比例从1957年的一比八降为一比十二,教学任务是繁重的。下一学年我院学生数的增长将超过去年,教师人数不可能相适应的增长,师生的比例亦将拉得更大,因而师资紧张情况将更加突出。为了解决师资不足的矛盾,我们将不得不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例如:学生编班不得不大些,教师的任课时数不得不多些,从高等学校毕业不久的青年助教不得不大批的走上讲台,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我们的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并不断提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重任务。
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有两种:一种是等待上面给我们配足教师,这是不现实的。等待思想如果占了上风,只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困难和被动。另一种办法是积极采取措施,运用一切有效的形式,动员一切有利因素,普遍提高现有师资——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从我们已摸索到的经验来看,这是在教学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可靠的办法。
这学期开始,我院全体教师在党委的领导下,对师资问题进行了讨论,确定了自力更生的原则。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迎接下学年的发展任务,老教师愿意把自己的全部知识用来武装青年教师,青年教师亦表示决心克服一切困难,虚心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各系科先后开展了培养和提高师资的工作。从开学以来四个多月的情况看,这一工作的展开,不仅仅是普遍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问题,同时也是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建立新的教师之间的关系,促使教师之间更进一步的团结合作的问题。
在培养师资工作中,我们首先解决的是:每一个教师的提高方向是什么?根据什么来确定各人的进修科目?是根据各系科的教学任务再结合各人的情况来安排呢,还是听各人自由选择?过去有些教师对待个人进修,常常只凭个人兴趣,不顾教学需要,这是个人进修和教学任务的关系问题。我院各系科都按照教育计划所规定的任务,进行了通盘的安排。不仅考虑到当前的和下学年的教学任务,同时也考虑了两三年后的需要,考虑到教师进修和教学任务能紧紧对上口径。数学系根据四年的教学任务排定了教师以后,即选择了专业水平最高、教学经验最丰富的教师,上一年级的课程,然后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逐年跟上去,通过教学小组的活动,每上一个年级的课,就带一批徒弟。从上学期开始,一年级的初级代数、初级函数、解析几何等课程,已经采用了这个办法,实行的结果,既培养提高了教师,也提高了教学质量。预计在四年内,不仅将形成一套足以胜任的专业教师队伍,而且也将形成一整套的专业教材。
我院物理系教师培养进修计划的制定,是先由教师根据系的教学任务,提出自己需要进修的科目;同时也根据自己的专长,提出在那些方面可以帮助别人进修;然后再根据系的教学任务,进行综合研究,确定各人的进修科目和指导教师,挂好钩,组织进修小组,制定具体进修计划。开学以来,坚持执行,从无间断。这样,既保证了教学任务,又照顾了教师的具体情况,把教师的培养提高和教学任务紧密结合,纳入一盘棋。
在职进修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较普遍的一种形式是在工作中带徒弟。即把同教材、同课程的教师组织起来,配上有经验的教师作为教学骨干,或指定有经验的教师负责指导新开课的教师。他们领导青年教师编教材、写教案,审查青年教师的备课笔记。老教师上课走前一步,青年教师先听老教师的课,课后进行分析,吸取经验,提出改进意见,然后青年教师再去上课。老教师也经常听青年教师的课,帮助他们不断改进教学。工作中带徒弟的办法,已收到显著效果。历史系的中国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都是新开的课程,但是,在老教师指导下,充分实行了青老合作,基本上保证了讲授质量。数学系的初级代数、初级函数、解析几何以及物理系的各门课程,都是使用自己新编的教材,许多青年教师,甚至个别老年教师对上课没有把握,他们采用了工作中带徒弟的办法,使教学质量得到了切实的保证。初级代数、初级函数这门课的内容,无论从深度、广度来说,都超过过去,上课前大家都说内容深了,教材难掌握,怕自己讲不好,怕学生接受不了;但是,由于事前大家都参加过编教材的讨论,在上课前又先听了张伯康教授的课,课后又进行了讨论,结果讲这门课的教师信心提高了,都讲得很好,学生的学习质量也显著提高。
在职进修除工作中带徒弟外,还根据各人业务基础的不同,采用了一些其他的办法:对业务基础差的教师,就指定教师给他们补基础课程;对业务基础尚好的,就要求他们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下,指定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指导他们进修一门新课,帮助他们扩大和加深专业知识;对本专业已具备相当修养的教师,则要求他们通过科学研究以及其他办法进一步提高。
在培养教师的工作中,仅仅依靠老教师培养青年教师还是不够的。鉴于新老教师中的业务基础并不平衡,各有专攻,各有所缺,因此,还必须根据能者为师的原则,充分挖掘教师潜力,发挥每个人的专长,互相学习,向能者学习,取长补短,以达到普遍提高的目的。我院物理系就是根据这个原则安排进修的。老教师不仅指导青年教师进修,也指导老教师进修;青年教师除向老教师学习外,也向另一些有专长的青年教师学习,指导二个青年教师进修电工无线电课程的,就是两个青年教师;老教师是培养提高师资的主要力量,但是他们也可以拜青年教师做师傅,该系有三位老教师数学基础差,为他们补课的是一位1956年毕业的助教,周孝谦教授是培养青年教师的骨干之一,但他和另两位老教师,在实验技术方面,是由青年教师沈雷洪给他们上课的。
实行能者为师的原则以后,也使教师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过去,往往有些教师把向别人学习看作不光彩的事情,明知道自己在某方面不及别人,却放不下架子,不愿跟别人学习,宁可偷偷地学习别人的长处,却不屑公开地学习别人的长处。即使愿意学习,而别人也未必愿意伸出援助的手。这种情况在老教师中尤为严重,自己封锁自己,形成进步的障碍。至于青年教师为老年教师上课,更是罕见。这重障碍的打破,便开了一个互相学习的新风气,这对密切教师之间的关系,加强教师间的团结,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学校来说,这种风气的形成,无疑地还将给学生以良好的深远的影响。
师资的进修工作是否展得开、搞得好?决定的因素是思想挂帅。我院经过去年的整风和教育大革命、大跃进,教师们的社会主义觉悟和工作积极性空前提高,因而在处理个人进修与工作需要的关系上,能坚持一盘棋原则;在处理教师之间的关系上,能发扬团结合作、互相学习的精神;为了工作的需要,他们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进行忘我的劳动,例如物理系教师蔡铭之同志,每周担任十六节课,还为青年教师每周上三节弹性力学;许多新开课的青年教师,虽然专业知识、教学经验是不足的,但是他们以顽强的战斗意志,边教边学,保证了教学质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