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在全军文艺会演中看到的和想到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8-11
第7版()
专栏:

在全军文艺会演中看到的和想到的
  陈其通
  令人兴奋的收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届文艺会演结束了,收获是很大的。单从戏剧方面说,有不少的节目称得起是思想健康,主题鲜明。在结构、语言方面也有一定成就。在表演、导演、舞台美术工作方面,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就形式来说,确实是丰富多采。从创作思想来看,多数作品遵循着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如舞剧“五朵红云”、“蝶恋花”主题的处理和情节的安排;“南海战歌”之木船渡海的雄伟气魄;“老梨树下”、“难忘的航行”、“怀念杨靖宇将军”;“火人的故事”等诗表演里所表现的衷情、激愤;“烈火红心”“槐树庄”等话剧里所表现的革命热情和细致的人物描绘;“巧绣河山”“塔里木战歌”等话剧里显示出向自然宣战的雄伟气魄;“年青的鹰”、“将军当兵”、“遥远的勐垅沙”等剧中那种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新人物的个性成长的描写;还有像“挣断奴隶的锁链”、“五月的道路”、“彩虹万里”等剧中远景的想像;歌剧“红鹰”、“山清水秀”场面的新颖和继承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的成就;“东进序曲”、“凯歌行进”细致地描写了人物。从以上这些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出部队文艺工作的进步。看会演中各种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节目,有如走进百花园中看那些正在怒放的花朵一样地引人入胜。
在很多的优秀剧目中描绘了有血有肉的现代人物形象,如“五朵红云”、“蝶恋花”舞剧中的男女主角;“南海战歌”中的丁军长、大老刘、冬梅;“东进序曲”中的陈主任;“烈火红心”中的许国清、杨明才;“将军当兵”中的几个战士形象;“巧绣河山”中的师长和司务长;“槐树庄”中的郭大娘;舞蹈“不朽的战士”中的黄继光等。这些新人物的形象是完整的,是能够起激发观众前进的作用的。在描写反面人物方面也有显著的成就,如“东进序曲”中的刘大麻子,“三八线上”剧中的美军上尉,“槐树庄”中的老地主等。
由于许多节目的作者注意了描写人,导演把人的行动放在剧中首要地位,演员注意到表现人在戏中的独特个性,因此观众的感受是具体而又深刻的。编、导、演的同志们在创作的过程中明确地把描写现代的英雄,党的忠实的儿女们,作为创作的目标。这些戏描写他们在为祖国解放,为建设祖国的各个时期中表现出不屈不挠、夜以继日的战斗,在必要的时候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生命。平时他们对人谦虚,做事认真,不浮夸,居功不傲,临难不退。党和全国人民要求我们文艺工作者深刻地反映现实,创造出思想性艺术性都好的作品来教育人民,帮助人民新道德的成长。看过会演之后,觉得部队文艺工作者在这方面的工作是取得了一定成就的。有人说:会演中的大节目、好节目,多数是历史题材,能不能够把今天的题材写得同样的好?这种提示是好的,但我不同意把我党领导革命斗争时期的题材当成远不可望的历史题材。即是在会演中演演千百年来的中外史剧,只要是那些史剧对我们今天有教益、启示,也并不是不可以演。何况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并非远史呢。有一位同志对我这样说:连看了几个戏,有如重温了一次中国革命史,看到昨天,想想今天,使我们想到党和毛主席的英明,感到革命人的崇高,唤起我们想一想在日常工作中是否有些对不起前人的事,是不是有自私浮夸,居功自傲,临难而退,或革命意志衰退的现象。这倒的确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其实,在会演的节目中不仅是出色地描绘了昨天那些不朽的革命人的行为,而且也十分动人地描写了全国解放以后的今天革命人的冲天干劲。像“将军当兵”、“年青的鹰”、“烈火红心”、“三八线上”、“无穷花”、“友谊”、“巧绣河山”、“翠玉岛”、“山清水秀”等剧,它们描写的革命人物在保卫国防,在向自然宣战,它们多方面地表现了不可战胜的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  取得成绩的主要原因
部队文艺工作者在党和军队首长的领导下,坚决地贯彻执行了党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去年整风反右之后,总政治部指示各文工团队短期下连当兵,或到工厂农村去深入生活,帮助业余文艺工作的开展,这对于这次会演,无论是专业的和业余的创作、演出,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出现突飞猛进的成绩起着显著的作用。
成绩取得的第二个原因是军队中各级党委和首长们对文艺工作的重视。就拿将军业余合唱团来说,这难道还是一件小事吗?谁听说过百多个身经百战头发斑白了的将军们唱合唱,而且是在炎热天练唱,一站一、二小时?这件事充分表明了他们重视部队文艺工作,珍视我们解放军的文艺工作传统。听将军业余合唱团演唱有很多人流下了眼泪,我也是其中的一个。
将军业余合唱团所演唱的几首老歌为什么会引起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呢?有人说是因为老人唱老歌,生活丰富,热情充沛,有如老革命家给青年人讲叙一生的革命经历一样。讲者越讲越兴奋,听者越听越想听。这的确是感人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我以为演唱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太行山上”、“我是一个兵”这三首歌感人的重要因素是对主题作了最正确的处理。艺术造形上也是不错的。如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使我们感到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以雄伟的气魄,英雄的步伐在革命的里程上前进。“在太行山上”则把我们引到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人民为了拯救祖国,把儿子、丈夫送上前线。当演唱到“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那种游击队的乐观情绪,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之时,听者不得不激动。当时好多老同志随之心和身动,真正做到演者与听者的思想感情,融合成一体了!此刻我们注意看一看台上台下的老战士们的面部,你会觉得他们仿佛正在向敌人冲杀,以大无畏的精神在赴汤蹈火。  值得商榷的几个问题
作品的内容是主要的。有人说整风反右之后,要求一个作品在内容上没有错误是容易的。理由是凡是此次来参加会演的作品政治上都没有问题。的确,会演里的所有节目,在内容上没有反社会主义、反人民、反党的问题,但在个别地方浮夸、与党的政策不尽吻合,也是有的。文学艺术是有属性的。愿意为无产阶级服务的文艺工作者在自己的作品里反映党的政策是很自然的现象,甚至既要反映长远的政治目的,又要反映现实党的政策以及人民的精神面貌。长远的政治目的与现实的政策是不可分割的。作者在寻找题材的时候,总是严肃地选择并安排最适当的情节和人物,特别是正面人物。当舞台上出现一个党的支书、政委的时候,观众往往把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当成党的方针政策来领会,因此作者对自己创作的正面人物(特别是他们代表党说话做事的正面人物)就不能过早地放心地说没问题。哪怕有很小的一点问题,都会使作品的原意受到损害,都应当改掉。试举一例:如南京部队文工团刘川同志等创作的话剧“烈火红心”,是去年以来公认的好戏,它反映了去年大跃进中人民崇高的精神面貌——解放了思想,敢想,敢说,敢干;写出了我军的指战员无论是在部队上或在地方上,只要是为革命工作,只要党分配他们做什么,不管有多少困难,他们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困难去完成。剧中几个突出的人物,如局长,厂长,副厂长,他们在特定的戏剧情景里显得那样百折不挠,诚实可亲。作品从头至尾以磅礴的气魄反映了中国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冲天干劲。我们肯定“烈火红心”是个好剧本。但我还不同意有人说修改过的“烈火红心”“政策思想上的缺点是基本上改过来了,某些人物的思想行为合理化了一些,但戏剧矛盾有些削弱,激情有些下沉……。”我先不谈是不是人物行为合理化了,戏剧矛盾和激情就下沉了的说法,只谈这次参加会演的“烈火红心”是不是就一点问题都没有?是不是人物行为都合理化了?参加会演本是修改了的,但很多同志看过之后仍认为某些基本缺点并没有改过来。复员军人许国清等书本知识不多、没有干过工业、从来还没有听说过什么叫电偶管的人,一干而电偶管造成了。钱学美和有技术的人干不成,这说明了许国清等人的政治热情高,有冲天的干劲,有恒心,白手起家建厂,勇敢地向困难进军,这都是工程师钱学美所不及的。但在另一面,许国清等人对科学有些不够重视,如电偶管还没有试制成功就敢于答应订货,不识外文就敢说三个月学会翻译,别的厂不敢承担电磁料的订货他敢,他们根据什么呢?他只有一句口号:人家能做的我也能做……。以上这种情况我们能说内容上一点问题没有吗?能说人物的思想行为合理化一些了吗?虽然“烈火红心”的作者主要是写中国人民在大跃进中的冲天干劲,用行动来证明了:人有恒心事竟成,思想对头万事兴。但是冲天干劲还需要和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相结合。党再三地告诉我们要实干、苦干、巧干,巧干就是要我们动脑筋,找窍门,学科学知识。
我引以上例子,只不过是说创作一个作品要做到内容一点错误没有是可能的,但又不是那么容易的,作者应该随时多问问自己,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得如何,对党的政策是否了解得深透,有了多少生活积累。
单有好的内容,没有通过好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就不是艺术品,这话在字面上不会有人反对。但任何艺术形式,是通过相适应的表现技巧而形成的,这一道理往往被忽视。一提到技巧,似乎就多少有点技术观点的毛病,看话剧和新歌剧的观众,也不像喜看京剧的观众那样,每看一个戏之后总要评一评某某人演得真好,有本事!而今天看过话剧、歌剧的评论家们,一般地只谈:一、政治内容如何,二、生活气息如何,很少谈到技巧如何。久而久之,对我们搞戏的人(编、写、演)形成这样的心理:内容好,有生活气息就行了,很少谈论一下演员的技巧。写剧的人为了内容没有问题就设法走捷径,尽一切可能找现成的题材,最好是真人真事。写台词的时候宁愿多写一点口号,对于艺术性、技巧,则考虑不足。导演在排演期间首先考虑的是如何真实,是不是没有形式主义的影子,是不是有生活气息,若做到这三点,那怕是看不见,听不清,也会得到一个朴素,老实,有生活,没有形式主义的赞许。这样下去,编剧、表演、导演就可以不重视文艺修养,不作基本工训练,当然更不需要什么老师了。从这次会演的节目来看,绝大部分演出单位克服了以上所说的缺点,编剧方面注意了描写人物,表演方面塑造了很多使人难以忘记的形象。观众不仅是对戏的政治主题、生活气息感到兴趣,而且深深地从剧中人的精神面貌中得到教益。当然也有些作品把塑造人物放在极不重要的地位,认为集中写人物是与集体主义相违背的,是宣扬个人突出,于是他们在戏里安排了一大堆人,一个人可以说清楚的话,往往用两个人来说,似乎剧中人的存在只是为了说明情节,他们很少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定的语言特征,虽然在台上出出进进,有说有笑,观众往往看了两幕戏还弄不清台上人是张三呢还是王四。
舞台美术也有很大的提高,像“大江东去”、“南海战歌”、“凯歌行进”、“槐树庄”等剧的灯光、布景、服装、道具,都做到了烘托表演,渲染气氛,说明场合,表演空间和具体空间适当,风格统一,没有豪华的布景和光怪陆离的服饰,也没有很讲究而又不适用的道具。但我们在这些优点里也不难看出若干布景不够精练,显得堆砌,甚至烦琐到一草一木应有尽有。值得注意的是某些不应该搞布景的歌舞节目也搞了。这样下去不仅是舞台工作者忙不过来,对艺术性也不会有所加强,只不过是“戏不够景来凑”而已。
我们一方面要注意内容,一方面也要强调一下技巧。没有得心应手的技巧,就达不到创造鲜明的艺术形象的目的。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但怎样才有艺术性呢?恐怕就得有技巧来作保证才行。部队文艺工作者在加强政治学习,努力深入生活实际的同时,还要按各行加强基本工训练,加强文艺理论修养。文工团、队的领导在加强政治思想,集体主义教育的同时,也适当地强调一下本团、队在艺术上独特风格的形成,编、导、演的个人修养。
最后谈谈个人在观摩学习中所得的几点心得。
把文学艺术看成仅是解释政策、作现场鼓动,是不全面的;但文艺工作者必须学习党的政策,作品里所反映的事情不违背党的政策是理所当然的。在必要的时候不仅要通过适当的样式,做党的政策的解说员,而且也应该作现场的鼓动员。我们部队文艺工作的传统正是这样。
对话剧、新歌剧、歌舞等等艺术形式和剧种来说,重视反映现代生活,反映现代人是理所当然的。帮助党培养革命的新人,促进新人物的性格形成,教育人民向新道德方面成长是我们的光荣任务,因此以描写现代的革命人为主是正确的。
没有思想性艺术性较高的好剧本,就很难提高演出团体的演出质量,导演、演员也无法显示自己的才能,因此今后提高创作的质量仍是最重要的;但作为一个演出单位不一定只演自己单位创作的剧本,可以演其他团体的,甚至是外国的名著。这样可借以提高技巧,观众也可以得到多方面的艺术欣赏和教育。
我们的观众历来看戏都讲究看名角,那个剧团的名角多,它的号召力也就特别大,我们当然不搞“明星”制,但是,对有才能的演员作重点培养是应该注意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