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依靠党员开展人定胜天教育 前进公社河前管理区党支部在抗旱中发挥堡垒作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8-13
第6版()
专栏:

依靠党员开展人定胜天教育
前进公社河前管理区党支部在抗旱中发挥堡垒作用
新华社昆明12日电 云南省楚雄县前进人民公社河前管理区今年虽然遭到持久的严重干旱,但是在党支部的坚强领导和党员的带头苦干下,至今没有干死过一棵稻苗,群众斗志昂扬,许多生产队的出勤率达到百分之百。群众评论那里的共产党员说:“有口一张,遇事能和大家商量;有手一双,生产能够带头苦干。”
从今年春耕开始到栽插,河前管理区就一直没有下雨。栽插开始时,一部分干部怕栽秧以后无水保苗,迟迟不愿放水,加上耕牛不足,栽种进度非常迟缓,全管理区每天只栽四十二亩。为了保证按节令满栽满插,党支部先后向党员和全体社员提出了“不按节令栽插能不能保证增产”和“天不下雨要不要栽秧”等问题,组织辩论。辩论结果,大家认识提高,一致决定立即放水抗旱栽秧。同时,党支部书记罗存高和大队长黄国强试验用马犁田成功,效果比用牛犁田还高。耕牛不足的困难也克服了,群众受到更大鼓舞,全管理区的每天栽插速度很快就上升到八十三亩。
接着,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表扬好人好事,号召党员在犁田、栽秧等各项工作中带头,加速抢栽速度,以便节约用水。不久,河底场生产队党员队长徐占瑄创造了日犁田六亩的纪录,党支部委员杨淑珍也创造了一天栽秧一亩七分的纪录。支委会通过这些典型事例,在群众中发起了一个抢栽抢插的高工效竞赛,使栽秧速度大大提高。全管理区在天不下雨的情况下,二十五天就完成了三千三百多亩大春作物的栽秧任务,而且栽种质量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
栽插完成以后,进入了抗旱保苗斗争。党支部通过党员的广泛活动,研究和分析了群众对抗旱的三种态度:一种人积极要求抗旱,他们大多数是贫农、下中农,另一种人不反对抗旱,但认为今春下过雪,瑞雪兆丰年,有等天下雨的思想,第三种人认为天不下雨,抗旱是白费力气,这种人只占少数。支部便决定召开大会,在会上用回忆对比等方式,帮助第二种人树立积极抗旱的思想,说服第三种人参加抗旱保苗斗争。
一个生动的群众性自我教育运动开始了。河前生产队八十一岁的老人张文清,把解放前的一床烂被和最近新买的一床大花被子也抱到会场上来,他指着烂被子说,1947年一场旱灾,河前乡饿死了五十一个人,1958年的干旱比那一年还大,但是有了党的领导,架起三十七台水车车水抗旱,不但没有饿死人,全管理区还增产了三十四万多斤粮食。如果今年不抗旱,那只能怪我们干劲不足了。这次大会开得非常热烈,人们在会上受到教育,很多人对抗旱的态度由消极变为积极。增干生产队会后连夜就在河边搭棚架起八台水车,轮班车水灌田。干旱较重的白龙新村生产队,有的人背上粮食上山去找水源,有的人从一里路外挑水救苗,连小孩子也上山扯树叶子盖田,以减少水分蒸发。许多生产队百分之百的劳动力投入了抗旱和中耕夏锄活动。
到了7月初,旱情继续发展。全管理区三千亩稻田眼看已经干了三分之二,玉米多数也旱得卷了叶子,许多稻田上午灌水下午就干了。在这样严重的情况面前,有些人又动摇了战胜干旱的信心,他们认为大春保不住了,要求集中力量为秋后的小春作物积肥;另有一些人,因为经常有点小雨,又滋长起等天下雨的消极情绪。这时候,党支部通过上党课,对党员和积极分子进行了党的性质和任务、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党的艰苦奋斗光荣传统的教育,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在抗旱中站到最艰苦、最困难的岗位上去,带领群众同旱灾坚决斗争到底。共产党员们走上了抗旱斗争的最前线。增平生产队队长陈朝信、党员吴永贵带领群众坚持车水四十多天。他们曾两次车干河水,并且把两公里内已经断流的河水一处一处地汇集在一起,继续车水灌田。党支部书记罗存高白天忙着领导抗旱,半夜以后还下田车水,许多已经睡觉的社员,感动得又起来同支部书记并肩车水。许多党员往往在群众休息了,他们还在苦干。在共产党员的带动下,许多生产队的出勤率达到百分之百。党员和群众的顽强斗争,保证了全管理区一直没有干死过一棵稻苗。
在这持久的抗旱斗争中,党支部的组织生活非常活跃,一般每月都坚持上两次党课,举行两次到三次支部大会,进行三次到五次小组活动。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共产党员们时常用“打铁要靠自身硬”这句口号来勉励自己。他们受到群众的爱戴,全支部的二十六个党员中,就有二十二人先后被选为劳动模范或多种生产能手。在楚雄县,这个党支部连续保持着“政治挂帅好,领导生产好、关心群众好、干部作风好”的先进支部称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