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生产上的好哨兵——访长厚公社土法气象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8-13
第6版()
专栏:

  生产上的好哨兵
  ——访长厚公社土法气象家
  本报记者 李进挺 胡 坚
7月19日中午,晴空万里,正是好晒谷天。可是洞庭湖滨南县长厚公社的晒谷场上,一个接一个的大谷堆,这时都用稻草、晒簟盖起来了。过路的人,都感到很奇怪。晒谷场上的老年人捋着胡子,向大家笑一笑:“气象站说得准,今天午后有雷雨啦!”
果然时过不久,狂风大作,团团黑云从东南滚滚而来。雷鸣电闪,下起雨来。他们准备得早,谷子没有淋湿。大家都夸奖气象站是“生产上的好哨兵”。
提起长厚公社气象站,这里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去年10月,公社党委为了领导群众战胜自然灾害,就派共青团员段作春、崔淑纯(女)去学习气象。这两个年轻人干劲很大,只二十天就学会了一般的气象预报知识。回到公社后,他们热情很高,准备建立气象站,一计算就得花两千多元。公社才建立,用钱的地方太多了,那里拿得出这么多钱办气象站。公社党委书记告诉他们到群众中去找土办法。他们便去走访老农。第一天,老农邓东南教给了许多预测晴阴的农谚,还告诉他们田里
的蚂蟥,如果浮到水面或爬到田塍上来,就会有风暴。他们马上捉了三条不同的蚂
蟥试验,果然不错。这一来,他们就常常
向老农学习。群众也热心帮他们。白天,
同社员一起生产时,老农教给他们看天色,辨别云向,晚上听“青蛙唱歌”。走在路上看含羞草、看蚂蚁、水蛇的动静。养鸡的饲养员说:“鸡不入笼,阴雨将临”。炊事员说,“腌菜坛子鼓白泡,可能有雷雨”,养鸭的说:“鹭鸶成群,风雨将临”。很快,他们就搜集了八十九种动植物和三百多首农谚。他们一个个作对比试验,结果效果很好。没花一个钱办起了气象站,还组织老农成立了气象哨。他们每天收听气象预报消息后,结合当地群众丰富的气象预测经验和室内外动植物对气候的反应,进行
“补充预报”,准确率达到98%左右,对领导生产,起了很大的参谋作用。
早稻丰收的季节,我们来到气象站。这是一间小房子,墙壁上挂满了锦旗,挂满了有关天气变化的日记、谚语和观测纪录等小本本。一条长桌上摆了十多个玻璃瓶,养着蚂蟥、泥鳅、田螺等动植物。年轻的气象员段作春和崔淑纯,刚从田间扮禾回来,他们照例先到气象观测室,看看他们培养的灵巧的小动物、小植物对今天的天气有些什么感觉。那天是个大晴天,蚂蝗、泥鳅安静地潜伏在瓶底的泥土里,田螺浮在水面,火药不潮,麦芽松散,一切都是天气晴朗的征兆。他们把这些现象,写在天气日记本上。
“这是我们的活气象仪啦”!段作春开始向我们介绍他们的气象预报工作,这位贫农的儿子,今年才二十一岁,从小就喜欢玩蚂蟥、泥鳅,爱听老年人讲预测天气的故事、谚语,什么“云走南,雨成团;云走东,一场空;云走西,雨凄凄”。这些天气歌谣,他从小就爱唱,现在他的小本本上,还厚厚地记录了一本子。他虽然只在初中念过一年书,可是他懂得很多气象知识,他会测雨量,蒸发量,湿度和温度的变化。大家都叫他“小气象家”。他指着桌上的小动植物向我们介绍:“你别小看这些东西,对天气变化反映可灵敏啦!不过隔十来天就得调换,不然它们会变懒的。”他向我们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3月28日,正是早、中稻的育秧季节。上午,他们在田间生产,发现满天飞“白线子”,当地群众叫“风丝”。老年人说:“风丝游,有大风”。还有些老年人说:昨晚炸热,屋基回潮蛇拦路,天气要变了。他们跑到气象观测室一看,可把他们吓坏了!泥鳅在瓶子里乱翻腾,五条蚂蟥都冲破瓶口的纱布,跑走了。两位年轻的气象员从没有见过这样突变的情况,他们想,准是有寒潮大风暴来。可是,先天县里的气象预报只说有六级风,并没有说到大寒潮的袭击。当时天气又很晴朗,天气预报该怎样发呢?他们来到公社党委会,党委书记认为既然泥鳅、蚂蟥等都有强烈反应,要“有备无患”,叫气象站马上升起“白旗”,公社发出寒潮警报的紧急通知。
上午十一点钟,全公社到处响起一片警钟声、锣鼓声,三万多人投入了防风防寒潮的战斗。当时全社有几十万斤种谷,都准备那几天播下泥,刚播三分之一,公社党委会就决定暂时停止播种。已经播种的三千多亩秧田,厚厚地撒下一层草木灰,普遍扎了防风棚。有些当风的房屋也进行了加固,当时是晴天,说是有寒潮大风,开始有些人半信半疑,但是看到气象站过去预报天气变化还准,就等着瞧。
下午五点钟,寒潮来了,风力达到九级,风雨中还带来一些冰雹。但是,他们准备得早,损失很少,种谷下泥躲过了一个寒潮,今年秧苗都长得很好。因此,大家说今年早稻丰收,也有气象站一份功劳。
段作春在介绍他们的气象预报工作时说:他们是听上面的气象预报广播、看室内外动植物的生活反映,访问老农的看天经验,几个方面综合起来,进行预报工作的。他特别提到这里由五位有看天经验的老农组成的“气象哨”,给他们预报天气的帮助很大。
6月7日,他们在预报天气时碰到一个难题,就是“气象哨”的老年人帮助他们解决的。那天,他们观察小蚂蟥浮上了水面,泥鳅也活跃起来了,田螺丝都沉下去了。物象观察是暴风要来了。当时他们了解社里正开展大规模的治虫运动,刚买回两千多斤药剂,价值一千四百多元,准备在8号那天集中撒到稻田里扑灭虫害。如果真的有雷阵雨,雨一淋药剂杀虫效力就会大大降低,这是一个很大的损失。这两位年轻人,越想越感到自己责任重大。但是自己经验不足,一下子又决定不了这个问题。他们就和“气象哨”的老年农民一起开会来讨论这个问题。
“气象哨”组长陈喜亭说:“太阳落水胭脂红,不雨便是风”。他说8号会下雨,大家也根据自己的观察都同意他这个意见。公社党委会根据气象站的预报,发出紧急通知,要各生产队暂时停止喷药。8号中午,果真下了一场大雨。他们在雨后再进行喷药杀虫,杀虫效力大得多。从此,气象站在群众中更加有了信誉。
当我们从田野经过,一幅情景更吸引人,近来久晴不雨,别处田土十分缺水,但这里的沟港、渠道、塘坝里水装得很满,田里都灌有两三寸水。公社办公室主任杨一江自豪的说:这也是气象站立的功。原来,早在6月底,在公社党委领导下,气象站与有经验的老农座谈了7月份的天气。当时“气象哨”的老农都说:今年小暑刮南风,一定会久晴。他们便结合上级气象台的情报,发出了久晴无雨的预报。公社党委在“抢收抢种”前,就着手赶修了一千八百辆水车,抽调出三千多个劳力,组成抗旱专业队,利用外河水位高涨,开闸蓄水,提早抗旱。现在虽然已经三、四十天没有下雨了,全公社四万多亩中、晚稻,两万多亩棉花、黄麻,都有足够的河水灌溉。生长得很好。社员编了一首山歌送给气象站:“未卜先知气象台,风雨消息传下来,抢收抢插安排好,颗粒还家怎忘怀。”(附图片)
长厚公社社员打破了靠天的思想束缚。老农和有经验的社员,在气象站帮助下成立了很多个“气象哨”,每天都要观察天气,以便帮助社里安排生产
刘振国 李进挺摄(新华社稿)
长厚公社的气象员段作春,向老农黄国荣学习观察天空云向 刘振国 李进挺摄(新华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