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大鼓青年干劲 发挥老农特长 石羊社党委善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生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8-14
第6版()
专栏:

  大鼓青年干劲 发挥老农特长
  石羊社党委善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生产
据四川日报消息 四川省华阳县石羊公社党委在各项生产和工作中,都非常重视发动、组织青年和老农,按照他们的特点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并采用“青年生产队”和“老农顾问委员会”等形式,把青年的冲天干劲和老年的丰富经验紧密结合在一起,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
公社党委对于青年工作一直是抓得很紧的。除了派一个党委委员专门搞青年工作外,党委和支部还经常讨论青年工作。根据不同时期,分析青年们的思想情况,提出奋斗目标和具体任务。今年春耕以来,党委根据各个时期工作中心,专门讨论了五次青年工作。使共青团和广大青年在抢收抢种、田间管理等工作中,都感到任务明确,大有奔头。每次的团员或青年的大会,党委书记都亲自参加,给青年们讲形势、讲任务、讲办法等。党委认为青年接受新鲜事物快,最富有革命朝气,只要抓得紧,抓得快,抓得具体,他们就会是一支战无不胜的突击队。
党委除了经常指导和检查共青团的工作外,党支部、党小组对青年工作也进行具体领导。公社各管区都成立有以团为骨干、由管区党支部亲自领导的青年生产队,把它作为重点来创造经验、指导一般。如灯塔管区的黄继光青年生产队,开展高工效运动使栽秧效率平均较一般提高两倍。公社立即抓住这一点,大力宣扬、全面推广。于是,在全公社很快就出现了一个轰轰烈烈、你追我赶的高工效运动热潮。
在大鼓青年干劲的同时,党委还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的体力和智力的成长。比如,通过青年团组织他们学习党的八届六中全会文件,请省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同志来讲课等。以满足广大青年的要求,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知识水平。因此,广大青年的干劲越来越大。团委书记辜正明说:“由于党的领导和教育,团员和青年都很听话。我们团的干部工作起来也很安逸。”
公社党委在大抓青年工作的同时,也很重视发挥老农的特长。党委认为,在老年农民身上,很多人有着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丰富的生产经验和耕作技术,这当中有很多好的东西,必须认真汲取。公社特别聘请了十五位经验丰富的老农成立了老农顾问委员会,并由党委委员、副社长徐永康具体领导。随后,各管区和生产小队也都聘请老农成立了顾问组。全公社总计聘请了顾问二百四十多位。他们最少的都有三十多年的耕作经验,也有的是做过六、七十年农活的老庄稼人。
不论是公社党委或党支部,对于老年农民都很尊敬,并且还经常教育青年虚心地学习他们的耕作技术和成功的经验。凡是生产上遇到了什么问题,比如:秧子到底栽多密才合适?哪块田最适于种什么?田里的水要怎样管秧子才长得好?如何防止倒伏等,总要找老农们一起研究。其它如在研究增产措施的时候,搞某种试验的时候,干部们检查生产的时候,都要请老农参加、指导。有时也还组织他们对于新的技术措施和别地成功的经验进行学习和讨论。公社还规定,凡是他们提出了较重大的、切实可行的合理化建议,还要发给一定的奖金。
老农们看到党和群众对他们这样尊敬和信任,都很受感动。他们积极地给青年们传授生产技术,主动地贡献自己的力量,提合理化建议,对于生产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例如灯塔管区青年生产队的顾问袁廷绿,是著名的栽秧能手。他把自己的栽秧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们。二十个青年在他的培养下熟练地掌握了栽秧技术,而且他们都以日栽一亩以上的成绩超过了师傅。他教出来的白福根一天就能够栽一亩八,还获得了华阳县秧师比赛的第三名。丰收管区八十多岁的老农林三爸,建议用嫩绿竹泡在田里杀虫;仁和管区的余兴发建议把牛粪、人粪和草皮搅在一起,沤了以后再用,这样肥效更高。……这些建议都为公社采纳和推广,对生产帮助不小。现在,老农们不光是在生产上能积极建议,就是生活上的问题,也愿意主动找干部们谈心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