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谈认真思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8-19
第7版()
专栏:

  谈认真思考
  丕之
不论对学习或工作来说,认真思考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只有认真思考,才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通过现象看出问题的本质。反之,不认真思考,就肤浅,就模糊,甚至会发生错误。这个道理谁都知道,可是,知道是一回事,运用又是一回事。
认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客观事物中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表现之间是有矛盾的,我们的认识自然也是充满了矛盾的。认真思考也就是要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来发现矛盾和分析矛盾;这是没有现成公式的,只有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武器,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才能达到发现矛盾和分析矛盾的目的。为了进行认真思考,我们谈谈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弄清情况。从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办事,这是我们对待一切问题(不论是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的唯物主义原则。为了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不大量占有材料是不行的;为了解决实际工作问题,不系统地详细地了解情况是不行的。一切主观主义者,都吃了不尊重情况和不了解情况的亏。对我们辩证唯物主义者来说,不尊重客观情况,就是不尊重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毛主席经常教导我们要加强调查研究工作,一再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按照客观情况办事,非碰壁不可,都是为了使我们真正学会尊重和运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不弄清情况,就下判断,就决定问题,是不科学的,甚至是很危险的。把个别当成一般,把现象当成了本质,把支流当成了主流,把感想当成了政策,都是一种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的表现。为了弄清情况,真正做到按照情况办事,必须经常与主观主义作斗争。
二、要弄清原因。任何现象都是由一定的原因形成的,为了正确认识这种或那种现象,就必须在弄清情况的基础上,去寻找它的原因。从哲学上来说,就是要弄清事物的因果关系。不论是读书或工作,如果只知结果,不知原因,就什么也不理解,就无法避免盲目性和表面性。善于学习或工作的人,经常对问题要问一个或许多个
“为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正是为了弄清原因,这样做既可使自己对问题作深入的思考,又可使自己避免盲目性和表面性。事物有简单与复杂、内与外、主与次之分,原因也有简单与复杂、内与外、主与次之分,在分析原因的过程中,必须善于区别和掌握这种情况。不论是简单或复杂的问题,都是内因起决定作用,它的性质都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因此我们要着重注意事物的内在原因和主要原因,不要舍本求末、主次颠倒。当然,内因和外因、主因和次因,都是相互联系着的,也不可忽略外因和次因。总之,分析问题的原因,是一个既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多用心想一想才行。我国有句俗语叫“对症下药”,“对症”就是要弄清楚病症的原因,在对症的基础上下药,才能“妙手回春”,药到病除。治病如此,其他一切问题也都如此,这充分说明弄清原因的重要。
三、要弄清关系。事物是相互联系着的,形而上学的弊端之一就是不从事物的相互联系上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们辩证唯物主义者与形而上学者不同,我们是从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上看问题的,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弄清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也就是弄清关系的问题。为了弄清关系,最重要的是要善于看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因为事物内在联系对事物的关系起决定作用。比如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是由实践中产生的,实践是第一性的,理论是第二性的,但是反过来理论对实践又起指导作用,这便是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用一条公式来表达二者的辩证关系,那就是众所周知的:实践——理论——实践。大跃进以来,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教导下,我们都在一定程度上懂得了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的关系,这对辩证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说来,实在是一个重要环节。在我们伟大的革命事业中,一点错误和缺点没有是不可能的,毫无疑问,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要及时正视并且改正错误和缺点,哪怕是极微小的缺点。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成绩和进步,要具体衡量一下错误、缺点和成绩、进步的比重,才不致迷失方向、丧失信心。从整个革命事业来看,错误和缺点往往只不过是一个指头而已,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弄不清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的关系,就会犯原则性的错误。同时,这当然不是说,任何人的任何错误,都是一个指头的问题,这是要看具体情况才能确定的。我们说弄清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的关系,是指着成绩是主要的而说的。另外,我们不仅要恰当地认识错误和成绩的比例关系,并且还要进一步认识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好事可以转化成坏事,坏事也可以转成好事。懂得了事物的这种辩证关系,我们就可以防止好事转化为坏事,争取坏事转化为好事。一句话说,只有弄清了关系,才能有效地运用对立统一的法则。
四、要弄清本质。归根结蒂说来,认真思考的目的无非在于弄清事物的本质关系,无非是要求人们从本质上看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上面所说的弄清情况、原因、关系,都是为了弄清事物的本质。大家都知道,本质和现象是辩证的统一,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现象是由本质决定的,而本质只有通过现象才能表现出来。但是,现象表现本质,并不是那么直接,那么静止,也就是说,由现象看本质,并不是一眼就可望穿的,而是需要一番科学研究和认真思考的。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需要一个思想加工的过程,正像毛主席所教导我们的,需要一个分辨真伪、粗精、表里、彼此的过程,这样才能不为现象(特别是假象)所迷惑,才能真正抓住本质。不从本质上看问题,就不可能正确地判断是非,许多错误就是由于只看现象不看本质而发生的。为了学会从本质看问题,必须认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这里只简单提及三点:第一,要善于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同一现象,由于阶级立场不同,有的认为“好得很”,有的认为“糟得很”。另外由于不善于把阶级分析方法贯彻到底,或者是对情况缺乏全面的分析,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如有的认为需要“上马”,有的认为需要“下马”;有的认为气可鼓不可泄,有的认为还是打退堂鼓的好;有的认为是主流,有的认为是支流。这种种不同的看法,归根到底都与立场有关。因此,看任何问题都必须紧紧地贯彻阶级分析的方法,进行全面地分析。第二,要善于掌握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不要把偶然性当成了必然性,也不要把必然性降低为偶然性。真正弄清楚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也就会弄清楚本质和现象的关系,因为本质就是事物中的必然性的联系,现象是和偶然性联系着的。第三,要从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出发,这样才能具体认识事物的本质,才不致于犯教条主义的错误。大家都知道一句名言:真理是具体的。这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和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联系着的,离开了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也就不可能有具体事物的存在。在此时此地正确的东西,在彼时彼地就不一定是正确的东西,即使仍然是正确的,由于时间、地点和条件的不同,也必然会有它的特点。换句话说,看问题不从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出发,就不可能认识事物的特殊性,不认识特殊性,也就不可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普遍性。因此,为了弄清本质,就必须依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对问题作具体分析。
从认识论来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条总公式,在学习和锻炼思考的问题上,自然也不例外,必须认真遵循这条总公式。不注意认真思考的人,常常把原因归咎于“水平低”和“不得法”上去,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不可否认,“水平低”和“不得法”,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会影响思考的能力和效果,但这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任何思考力强的人,都有其自己的学习和锻炼的过程,不费力气就善于思考的人是没有的。所以这种想法是不合乎实际的。只要我们肯于开动脑筋,多了解情况,多想问题,多学习理论,多积累经验,就会逐渐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就会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