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公社威力强 土地变了样 小丘并大丘 早稻增产多 侯市大队树立平整土地 改良土壤 提高产量的榜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7-28
第3版()
专栏:

公社威力强 土地变了样
小丘并大丘 早稻增产多
侯市大队树立平整土地 改良土壤 提高产量的榜样
本报长沙27日电 湖南攸县莲塘坳公社侯市大队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几年来坚持稻田小丘并大丘、改良土壤工作,今年创造了百亩大丘早稻高产纪录。这个事实再一次证明了党的领导和人民公社的威力;同时也为南方水稻地区将来实现机械化操作准备了大片平整的土地。
攸县莲塘坳公社侯市大队百亩大丘今年获得大丰收,亩产八百一十四斤半,比去年增产73.2%。当我们访问百亩大丘的时候,首先看到这是约有八十多亩连成一片、一平如镜的水稻田;在田中间有一条漫长的人行道,田的四周围绕着一条自流灌溉的小水渠。在南方看惯了高低悬殊、被田塍分成一小丘一小丘的耕地,乍看到这样大面积平整的水稻田,真是新鲜的很。
原来,百亩大丘的前身是八十二亩多的零星小块的水稻田,土质不好,田塍多,耕作不方便,产量很低。多年来人们就希望着改良土壤,把小丘并成大丘,提高单位产量。但在小农经济时代,这个美好的希望是无法大规模实现的。1955年冬天,随着初级社的成立,人们开始了并小丘为大丘的工作。头一年,把两丘田合并成六亩多的大丘。第二年,又并成十六亩大丘。去年春天,在这个基础上又发展为二十亩大丘。每一次并丘,都收到了便于操作、工效提高,因挖去田塍而增加耕地面积,因平整土地结合改良土壤的三重功效,水稻产量逐年增加。几年来一直领导平整土地、改良土壤的支部书记颜保元,去年就因为二十亩大丘增产有出色的成绩,出席过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代表会议。
今年开春,社员们看到二十亩大丘的优越性,就有继续改小丘的要求。这时颜保元已担任了莲塘坳人民公社侯市大队大队长。他向公社党委和大队委员会建议,专门组织一个试验场,在二十亩大丘基础上搞一个百亩大丘。公社党委批准后,试验场成立了,他担任试验场的支部书记,就领导着一部分社员,开展了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工程。
攸县是半山区、半丘陵地带,试验场的土地虽然比较平坦,但这三十多丘有八十多亩面积的稻田,高低相差也有一尺多。水稻田与旱地不同,不是一平如镜,就不能插秧。有的人看到工程艰巨,动摇了。颜保元的态度很坚决。他用历年来小丘并大丘取得丰收的优越性说服大家,他相信有党委的领导和支持,有人民公社的优越性,有几年来平整土地的经验,只要发挥社员的干劲,什么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果然,他和社员们开了四次座谈会,解决困难的办法,就一条一条地都找到了。
在地势低的地方,他们计划到河边挑烂河泥来填,这是一种很肥沃的土壤,填到田里能加高地面,又能起改良土质的作用。地势高的地方,就大搞深耕,并且从高田底下挖出黄土来,填平小水塘。不必要的田塍都挖掉,田塍底下的土质不肥,又挖出来,重填上肥沃的表土……
有办法,就有了干劲。2月底,建设百亩大丘的工程全面开工,虽然工程艰巨,但社员们干劲很大,劳动了一个月,土地平整了,也赶上了插秧的季节。从此,在周围零星小丘的包围中,一个耕作便利、改良了土壤、扩大耕地面积的百亩大丘出现了。如果有拖拉机的话,尽可以在这块平整的田地里自由地奔驰。
在攸县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八十多亩连成一片的水稻田。因此,在插秧以后几个月的时间内,百亩大丘就成为人们参观、访问的对象。从此在攸县树起了一面大面积平整土地、改良土壤、农田基本建设取得胜利的红旗。
逐步把百亩大丘的经验推广,攸县的农业生产不但眼前就可收到提高产量,扩大耕地面积,改良土壤的功效;而且为不远的将来实现机械化耕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傅新启、高长任、李沁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