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乐器厂 钻技术 找原料 多制民族乐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7-29
第2版()
专栏:

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乐器厂
钻技术 找原料 多制民族乐器
本报讯 我国广大人民喜爱的民族乐器在生产上出现一片新景象。今年上半年,北京、上海、天津、苏州、广州、成都等地区生产的各种民族乐器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倍以上。
我国的民族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闻名全国的苏州箫笛,早在明代就已流行;贵州玉屏箫,雕刻精致,不仅是乐器,而且还是很好的艺术品。我国民族乐器的品种繁多,丰富多彩。据统计,各种乐器有二百多种。随着各种戏曲的发展和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民族乐器的需要量也激剧地增加。各地民族乐器厂,为了适应客观需要,今年上半年掀起了高产优质运动。北京民族乐器厂,上半年生产了京胡六千七百多把,二胡七千八百多把,南胡一万六千多把,打琴一百八十二把,锣钗二吨半。和去年同期比较,京胡增长四倍多;二胡增长将近三倍;南胡增长五点六倍;打琴增长一倍以上。山东淄博鲁东乐器厂,上半年生产了三万四千多斤锣钗。上海市民族乐器厂加强了企业管理,建立质量检验制度,产品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6月份胡琴、箫笛、琵琶、弦子等正品率达到97%—98%,打琴的正品率已达到100%。各乐器厂还和专业团体协作试制了二十多种新产品,如宏音古琴、转调古筝、加键管、加键笛、变调大扬琴、转盘笙等,效果较好。有着强烈地方色彩的地方戏曲乐器,也得到应有重视与发展。群众喜爱的坠胡、流行东北说唱的大鼓、川戏用的锣鼓和新疆维吾尔族舞蹈中常见的“冬布拉”、“都?塔”、手鼓、笛子等,都有较大增长,为地方戏曲增添不少声色。
民族乐器生产,原来是手工操作,生产效率不高,为了迅速达到高产,各厂开展了群众性技术革新。上海民族乐器厂的职工,今年第二季度提出技术革新项目一百零五件,现在已实现九十一件。如创造的刨板机、铣軡机都提高效率十倍,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北京市第一乐器合作社4月份改进了十六项工具,由于工具的改进,并琴筒的生产每天由三十个提高到一百五十个。这些技术革新,把民族乐器手工生产向机械化或半机械化推前了一步。
民族乐器原料用材复杂,规格严格,而原料产期的季节性很大,自然干燥期长。主要原料中,有些是国内稀有的木材如红木、紫檀、黄杨,还有蟒皮、蛇皮,要有一定长度的马尾,还有特种的紫竹、黄枯竹、笕竹、凤眼竹等。现在除由中央轻工业部组织采购人员分赴产地采购,各厂还采取自力更生的办法解决原材料。重庆乐器厂利用手风琴下脚料做二胡,单这一个厂,这一项乐器全年就可节约木材十八立方米。在不影响音响效果前提下,许多厂积极采用代用品。上海民族乐器厂以河豚鱼皮代替蟒皮制二胡,已生产六千把;苏州、成都乐器厂用缎子涂塑料代蟒皮,初步成功;北京乐器厂利用黄蛇皮蒙绢代蟒皮,效果很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