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阅读
  • 0回复

新华书店刚成立的时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9-01
第8版()
专栏:革命回忆录

新华书店刚成立的时候
周保昌
1939年9月1日,在中国革命圣地——延安,成立了新华书店。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的书店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胜利,在党的领导下,也和其他事业一样,已经发展成为日益强大的、在文化战线上不可缺少的力量。二十年,这是一段艰苦曲折的过程,是克服无数困难的过程,也是取得胜利的过程。
提到新华书店的成立,不得不使人想到在新华书店成立以前,延安就有了一个光华书店,它是在1937年6、7月间成立的。地址是在延安城内府前西巷钟楼斜对面,其形式是两间门面,门和橱窗都是玻璃的,算得上当时延安的新式铺子。营业很好,新书一抢而光。后来抗战爆发,延安成了敌机轰炸的目标,约在10月间,不得不搬到西山上去,在山上挖了三个窑洞(下图),成了门市部、文具部、宿舍。当时解放社出版的列宁著作“卡尔·马克思”,是一本最受欢迎的书。再加上西安生活书店不断地寄些书来,营业日益扩大,原有的三个工作人员已不能应付,又从陕北公学调来了四位毕业生。她们是四位女同志,穿着灰色军装,红光满面,精神焕发,整天在门市部热情地接待读者。
1938年7月间,由于交通阻塞,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西安方面来不了书刊,这样,光华书店就合并到光华商店,成为商店的一部分,地址由原来的西山搬到了南门外山沟里新开辟的新市场去了。
党中央非常重视发行工作,指出这个工作是党联系群众的工具,是党向群众宣传政策,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有力武器,因此,在1939年6月1日,成立了中共中央发行部(后又改为中央出版发行部),由当时的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李富春同志兼任出版发行部的部长。党对发行工作加强领导以后,感到有需要成立一个公开的发行机构,这样,新华书店就诞生了。1939年9月1日,毛主席亲笔所写的“新华书店”在延安出现了,也在我们的出版物上出现了。
新华书店初创时,把原来光华书店的存货和书架搬了过来,地址在延安北门外鲁迅艺术学院的旧址,山上是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的住处,山下有七间平房(右上图),用来作为门市、批发、期刊发行、进货等部门办公室。全店工作人员没有超过十个人。在书店工作的同志差不多都在二十二岁以下,在紧张、活泼、团结、友爱的集体生活中,我们的工作战斗化,生活军事化,从早到晚,大家形影不离。我们唱着自己编的店歌:
太阳挂在嘉陵山,
延水弯弯在眼前,
我们在这里工作,
一群革命种籽的传播者。
我们像太阳那么欢欣、勇敢,
像延水无尽止地流到辽远。……
大家天天一起工作,一起学习,还一起打乒乓球和篮球,又是工作队,又是歌咏队,又是学习组,又是体育组。睡觉以前,总要唱一首八路军进行曲:“向前,向前,向前!……”
当时,新华书店担负了解放社出版物的发行任务,同时还担负着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的发行任务。我们受到日本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的层层封锁,有时还受着自然条件的限制。给敌人后方各抗日根据地发书,一般是通过八路军的兵站来转运的,一个毛驴子带点书,有时还要派人押运。从延安去敌后的干部也常常成为书店的义务运输员。他们把书看作比自己的财物还要贵重,常常在行军途中,在与敌人遭遇战中,宁肯丢了自己的被服,决不让党的出版物丢掉。当时发到国民党统治地区去的书报,也是一样困难,国民党的邮政检查,常常把我们的出版物扣留起来,有时收到书刊的读者可能受到迫害。在这种严密的封锁政策、检查制度下,发行工作者没有低头,发行工作者学会了斗争的艺术,把书运到陕甘宁边区的边境,通过商人,伪装包扎,送到国民党统治区去投邮,有的运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去转发。总之,一本书所花的代价,大大地超过了书的定价,所花的人力物力是难以计算的,在这种环境里,发行工作者的责任和它的意义是体现得多么深刻!回想起来,我们今天的工作条件,不知要优越千万倍!再说自然的限制,印刷厂是在东边清凉山上,与西山只是一河之隔,但雨季里,时常遇到山洪暴发,大水冲来,把交通阻断,有时当天的“解放日报”就发行不了。多少读者在等着看报呀!延河的洪水,又猛又急,冲击力极大,使我们的工作不得不受到影响。
以后,环境更加恶劣,敌人和国民党反动派封锁更严,但是发行工作者仍然坚持到底,而且办法越来越多,这是敌人逼着我们找出来的办法,没有纸张,自己造,运书目标太大,就运清样去翻印。毛主席的“新民主主义论”就是秘密运清样到重庆、香港翻印的,一印就是一万二万。接着,在敌后各个抗日根据地也纷纷地成立了新华书店,他们把翻印解放社的出版物作为主要的业务。新华书店的事业就由草创时期逐步走向壮大了。(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