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总路线光辉照武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9-05
第4版()
专栏:

总路线光辉照武钢
本报记者 曹葆铭 袁者萍
空中的电波传来党的八届八中全会的公报,武钢立即沸腾起来了。全公司职工决心响应党的号召,高举大跃进的红旗奋勇前进。
炼铁系统保证尽快将烧结厂、选矿厂先后建成投入生产,让已经建起的两座世界第一流的大高炉迅速达到设计生产水平,发挥出巨大的威力。
炼钢系统保证把两座大平炉为中心的数十项炼钢工程提前建成,让它早日参加夺钢战斗。
轧钢系统决心将初轧、大型、板轧三大工程提前动工,并且加快建设速度,让大冶铁山的优质矿石,开采出来,就能通过流水作业线,迅速变成钢板、钢轨和大型钢材。
日夜战斗在高炉、焦炉旁和矿山上的生产工人,提出要提前完成今年生产铁、焦炭和矿石的跃进计划。
十万职工一条心:让武钢——这个新的钢铁巨人迅速装备停当,为提前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而战,为提前赶上英国而战!
这是多么激励人心的事!武钢党委连夜作出的决议中,特别谈到:去年,党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在十五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英国水平的口号,已在武钢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本来,武钢原计划在1961年建成第一期工程,第一座高炉在1959年7月1日投入生产。党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以后,武钢建设者们积极修改计划,把两期工程合并为一期建设,将第一座高炉建成的日期提前到1958年10月1日。当时,有些来武钢采访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记者,对他们的跃进计划表示怀疑,认为不可能实现。但是,为总路线所鼓舞的武钢工人们自动提出苦干实干加巧干的口号,提出成千上万的技术革新建议,不分晴雨寒暑,日夜连续施工。结果,为高炉服务的大冶铁矿提前半年投入生产,一号焦炉提前九个月投入生产。1958年9月13日,武钢职工以流出第一炉铁水的成就,迎接了伟大人民领袖毛主席到武钢视察!到今年7月,武钢已建成了两座高炉,三座焦炉和相应的许多工程,生产了四十多万吨生铁和八十多万吨焦炭。武钢已完成了两期工程的45%的工作量,进入了为钢、为材而战的新阶段。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在武钢建设者的思想上开出了灿烂的花朵。过去在鞍钢的建设中,安装一台大型设备,都是采用“分件安装法”,即在基础上一件一件地拼装构件。武钢的建设者听取青年工长郭成志建议采用“组合安装”的办法,将购件在空地上拼装成整体,再往基础上吊装。这样可以使安装一台翻车机的工期由九十天缩短为四十五天。质量符合设计要求。这种敢想敢说敢干的风格立即在武钢工地传播开来,使各项工程都做得又快又好。今年,金属结构吊装工人又发展了这种“组合安装”法,把热风炉的七十八圈钢板事先在地面拼装为二十三大圈,并采用电焊工厉焕波、吊装工李登香、工长张行烈等人创造的“边吊装、边找正、边焊接”的新方法,使三座四十多米高的热风炉炉体五天就耸入空中,而且质量优良。武钢二号高炉的建设工期只有四个月零二天,而过去一般情况需要八至十个月。
现在,党又提出了新的战斗任务。武钢建设者们运用大跃进的经验,集中优势力量,大战炼钢工程。要提前建成平炉,安装人员有些不足。担负着繁重的制造任务的铆焊厂,立即派出一百五十人到平炉工地,并且无条件地连人带机具全交工业安装公司指挥。江新河、厉焕波、王臣烈等许多在高炉建设中立下战功的英雄们,也陆续会聚在炼钢工地。工程中最吃力的是安装三百五十吨的行车梁,一块就有三、四十吨重,还必须用一百二十根枕木托起来,才能往上吊装。著名的江新河吊装小组一上阵,就担负起这个繁重任务,他们用绞磨将钢梁钩起,再由两台塔式吊机举向高空,打开了吊装行车梁的困难局面。董光恒小组在订出跃进计划以后,立时想法把个头太高的大梁平放着连夜赶运进厂,一班完成了吊装两块大梁的任务,孙业发小组更设法事先做好各种准备,创造了一班装吊三块、一百多吨钢梁的纪录。
这两天,武钢到处捷报频传。担负着炼钢厂一千多吨钢结构任务的工业安装公司,提前五天完成了8月份的计划。大冶铁矿领导干部深入生产第一线,同工人一起改进了筛子设备,使块矿的日产量平均提高八百多吨,含粉率降低2%。烧结厂也联合试车完毕,即将投入生产……。
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像海洋上的一座灯塔,指示着武钢建设者乘风破浪,飞跃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