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8阅读
  • 0回复

增产节约双跃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9-11
第1版()
专栏:社论

增产节约双跃进
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号召全国人民“在厉行增产的同时,必须厉行节约”,决议指出:“一面增产,一面节约,勤俭建国,勤俭办人民公社,勤俭办一切企业事业,勤俭持家,这是我们国家的富强之道,这也是争取完成和超额完成今年计划的关键。”从党的号召发布到现在短短二十多天内,全国各企业,各公社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增产节约新高潮。产量直线上升,质量逐步提高,成本不断下降。厉行节约,已经成为当前十分广泛的群众运动。山东省提出的节约目标是下半年要在增产的基础上,节约煤炭一百万吨,钢材七千吨,木材六万到七万立米,水泥一万六千吨等。这是厉行节约的一个好榜样。
厉行增产节约是我国进行建设的基本方针,这条方针的实行,多年来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绩。特别是1958年以来,工农业生产出现了空前的大跃进,在大力发展生产的同时,节约也成效卓著。今年,在新的跃进高潮中,我们要使生产以更大的速度增长,当然也要更加注意节约。节约同增产能不能双跃进?节约是不是大有可为?对于这个问题,广大干部和人民的回答是肯定的。但是,也有一些人却认为增产同节约有矛盾,节约的潜力已经挖光,因而他们在生产中就不去积极主动地厉行节约。显然,这是完全错误的。事实证明,在生产中厉行节约是大有可为的。只有全面地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才能使生产向前跃进得更好。
首先在物力的节约上就有着极大的潜力。工业生产要有原料、材料、燃料和电力,农业生产要有种籽、肥料、工具等等。目前在工业生产中,是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已经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物资呢?这从同类性质生产的物资消耗的对比中可以看得非常清楚,如铁的生产,在重点钢铁企业,有的单位炼一吨生铁只消耗焦炭六百多公斤,可是全国重点企业平均消耗量则为七百多公斤;在地方钢铁企业,有的地方炼一吨生铁只消耗焦炭一千一百多公斤,但全国地方钢铁企业平均消耗量则为一千六百多公斤,相差竟达五百公斤之多。沈阳机床二厂生产的一种卧式搪床,每台消耗金属一万二千七百四十八公斤,而昆明机床厂生产同样的卧式搪床,却要消耗金属一万七千四百五十公斤。济南火柴厂每件(一百包)火柴原木耗用量是零点零一六立方米,而天水火柴厂则高达零点零三九立方米,相差一倍以上。当然,这些企业目前的具体条件(如工人的技术水平和设备等)不完全一样,但是,节约的潜力显然是存在的。在工业生产的各个行业中,都有原料、材料、燃料、电力等消耗量的悬殊差别。如果消耗量都降低到先进的水平,节约的物资将是一个多么可观的数字。不妨仍用前面的举例来计算:重点钢铁企业和地方钢铁企业在炼铁生产中,如果焦炭的消耗量都达到先进水平,全国每天就可以节约焦炭一万二千吨左右,折合原煤为三万吨,一年可以节约原煤近一千一百万吨,这约等于今年全国计划煤产量的三十分之一。火柴生产原木消耗量如果都能达到先进的水平,在今年最后四个月中就能节约原木五千二百多立方米,可以增产三十多万件火柴,按每户每月平均使用一包计算,可供二百五十万户用一年。根据有关部门计算,全国金属加工业在生产中如果把钢铁材料节约率提高3%,那末今年下半年全国可以节约钢材二十万吨。这些钢材,可以生产卧式搪床一万五千多台。这难道不是大有可为么?
农业生产中的物资的节约也有很大潜力。例如,各种化学肥料在不同作物的不同生长期应施用多少,防治不同的病虫害要喷撒哪些农药和用多少数量,许多地方都有不同的用法。量少,不足以增加生产;数量过多或使用不当,也不能达到增产的目的,只能增加生产的成本。在农业生产中,水和肥料的合理利用异常重要。浪费水和肥料就等于浪费粮食。河南北部的人民胜利渠灌区各人民公社在抗旱运动中,普遍推广计划用水、科学管理、合理灌溉的方法,大大发挥了水的效用。新乡县七里营公社王屯大队推广陕西省“细流沟灌”的一沟多畦浇地办法,由每一个流量浇地一千四百亩提高到二千八百亩。全灌区用于浇地的三十二个流量,四天内共浇地十万二千多亩,平均每个流量浇地效率比去年提高30%左右。福建顺昌县洋口公社采用集中施肥的办法,将少量肥料经过人工混合处理,集中施在稻根上或其附近,大大提高肥效,用三、四斤肥田粉就比过去用十几斤的肥效还大。在收割农作物方面,如果对农民进行了勤俭节约的教育,作到精打细收,有些地方平均每亩可以多收十几斤以至几十斤的粮食。相反的不注意精收细打,抛撒很多,就会造成丰产不丰收。
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对工业企业来说,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财力,就是节约。防止原料、材料、燃料等的超定额储备和在制品的积压,是节约流动资金的一个重要方面。减少非生产费用,使企业的行政机构符合精简的原则,尽可能地节省开支,这在不少企业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在这方面厉行节约,同样大有可为。
在生产中节约劳动力和劳动时间,也是潜力极大。在生产中必须力求不浪费人力和时间,用最少的人和时间生产出最多的产品。这就要求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技术革新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沈阳水泵厂由于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八百三十多项革新建议,到年底共节约工时二十多万个和金属材料一百多吨。在技术革新中,应该有意识地注意搬运、进料、包装、锻工、木工等部门的技术改革。这些部门目前有许多还是用手工操作,占用劳动力最多。通过技术革新增加机械化半机械化的成分,就能够节约大批劳动力。1958年大跃进以来,农村中的农具改革有了很大的进展,对提高劳动生产率有显著的作用,今后仍需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为了搞好技术革新,必须继续提倡敢想、敢干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相结合的风格。
节约劳动力和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另一个途径,是进一步改善劳动组织,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劳动效能。安徽省淮南市今年通过整顿劳动组织,制定了新的定员定额方案,抽调出三分之一的职工(六万多人)支援农业和新企业的生产,仍然可以完成比去年增加一倍的生产任务。这说明合理地组织劳动力,挖掘潜力,有着多么巨大的作用。有不少人民公社由于妥善调配劳动力和合理安排生产过程,使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获得了基本解决。例如山西临汾县贾得人民公社,由于充分发挥人民公社优越性,改变小农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束缚生产发展的各种不合理现象,使生产过程适应集体化生产的特点,到今年年底将能节约人工三十一万个和畜工十七万个。这个公社的劳动力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减少11.8%,但是小麦收打和复播晚秋作物却比去年提前十天完成,棉田管理作到无虫、无草、无荒苗,劳动效率提高了20%到30%。人民公社合理安排劳动力,可以保证农业生产的需要,而且对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大力节约物资、资金和劳动力,必须坚持政治挂帅,充分发动群众,大搞群众运动。历年来工农业生产中节约的巨大成绩,也正是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结果。所有人力、物力、财力的节约,不仅要靠群众的参加,而且要靠广大群众的监督,才能切实消除浪费现象。为了充分发动群众,必须加强勤俭建国、勤俭办社、勤俭办工业、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思想教育工作。组织群众运用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方法,揭露生产过程中的浪费现象,提出各种厉行节约的建议,这是一向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应当继续坚持推行。
在发动群众的基础上,还必须制定各种先进的定额和必要的制度。这对工业企业特别必要。原料、材料消耗、工时、台时、物资储备,都需要有定额管理。有了原料、材料消耗定额,才便于检查原料、材料的使用是否浪费;有了工时定额,才便于确定完成一定数量的产品需要多少劳动力,从而建立合理的劳动组织;有了台时定额,设备的利用率才能提高;原料、材料等储备定额则能防止流动资金的积压。制定先进的原料、材料消耗定额较之其他定额在目前尤为重要。特别是煤炭的消耗,由于煤炭关系到许多重要的工业企业的生产,消耗量又大,必须尽量节约使用。冶金部门、电力部门、铁道部门、航运部门及其他工业部门,必须遵照党的八届八中全会的决议,严格定出节约煤炭的计划,并且坚决执行。此外,工业企业还必须建立和健全领料、退料、仓库管理、考勤、质量检验、机器设备维修、新产品大批投入生产前的技术鉴定等制度,以及各种操作规程,这对人力、物力、财力的节约都有重要作用。农业生产的定额当然不可能要求像工业生产那样精确。但是,根据劳动力的强弱,不同的劳动对象,在一定时期相对固定地安排每个人的劳动(如积肥,从事副业生产等),这对增加生产和避免劳动力的浪费显然会有很大的好处。种籽、化肥、农药等的使用数量,也应该合理掌握,坚决防止浪费。
工农业生产战线上的同志们!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进一步鼓足更大的干劲,使增产和节约双双跃进,用辉煌的成绩来迎接伟大的国庆十周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