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一出成功的悲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9-11
第8版()
专栏:

一出成功的悲剧
任桂林
“父子恨”(即“团圆之后”)是福建莆仙戏最近在北京上演的一出非常成功的大悲剧。这样火辣辣的悲剧,我在戏曲里还很少见过,真是别具一格,有力地抨击着罪恶的封建社会制度。
故事是这样:一个寡妇叶氏,儿子施佾生中了状元,为她请旨诰封一品夫人,旌表她的贞节,三喜临门,却引起全家的悲剧。因为按封建礼教说,她并不贞节,她和郑司成自幼相爱,曾订山盟,但迫于父母之命,嫁到施家,不久夫死寡居,从此和郑司成结为一对秘密夫妻。施状元便是他俩所生,名义上则是施家的遗腹子。儿子长大成名了,媳妇进门了,奉圣旨立了贞节牌坊,她感到情况变了,和郑的二十多年的爱情无法继续下去,逼得她走投无路,自缢而死。施状元为了保母名节,保己功名,便以爱妻柳氏抵罪,但仍掩盖不住真像,终于暴露,知道了被自己毒害的郑司成原来是生身的父亲以后,父子二人共饮毒酒而死,柳氏也碰死在贞节牌坊上。一家四口,都做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很明显,这个悲剧的发生,是皇帝老子的一道圣旨引起的,是儿子中了新科状元引起的,这是看完了戏之后,不能不得出的结论。只是剧中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事实上他们也不可能认识到这一点,然而用他们的行动,他们的命运说明了这一点。他们糊里糊涂地死去了,死了也不明白是谁的罪。他们不敢起来反抗封建礼教,没有条件来反抗,不敢打吃人的老虎,就被老虎吃掉,看来是合情入理的。全剧中的人,谁都不喊一声封建的罪恶,但给人的印象是,封建制度是罪恶渊薮。剧本就是这么含蓄而深刻地揭露矛盾,没有丝毫的空洞概念的说教,我觉得这是剧本非常成功的地方。
剧本还把几个主人公的内心矛盾,描写得淋漓尽致,揭示出他们复杂的心理状态。比如叶氏和郑司成的幽会,二十多年的爱情,彼此是继续不能,割断不肯,痛不欲生。状元施佾生不能不考虑欺君之罪,不能不挽救母亲的名节,但又不能不面对着冷酷的现实,无法自解。戏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几个主人公都处在不可解的矛盾中,进退维谷,左右为难,最后走向死亡。令人信服地感到,只能以死来解决问题,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办法呢?这些由封建社会教养出来的人物,是想不出别的出路的。又遇到那么个维护封建礼教的知府,一心要振纲常的按司,在这铁掌之下,悲剧的发生就是必然的。
据说原来的传统剧目不是这样,不是死的这么干干净净的。这很自然,因为在封建社会里,这样骂圣旨、贬状元的戏是演不出去的,我认为剧本的改编者正是托出过去所不敢道破的秘密,正是还给了封建时代以历史的真面目。
我觉得这个剧本的整理改编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这在一个县的剧团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全剧的结构非常紧凑,剧情的进展,一环扣一环,没有拖沓的地方。戏剧冲突一步比一步尖锐,高潮逐渐上升,看得出编剧技巧。本来是悲剧,但是偏偏从喜气盈盈的气氛中开始,欲擒先纵,悲从中来。这种编剧手法是不寻常的,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这样一个成功的剧作的出现,是值得我们高兴的。我觉得在目前的戏曲工作中,又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良好范例。解放十年来,我们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许多的传统剧目,经过了我们的手,去芜存精,才放出了光彩。据说莆仙戏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异常丰富的遗产,单是这一个剧种,福建省的同志们就收集了五千多剧本,这是多么巨大的一笔财富啊!值得我们重视,值得我们继续做整理改编的工作。
这个戏的演出很激动人心,是一次难得的艺术享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