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死水塘里的毒菌——谈保加利亚影片“上任前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9-13
第8版()
专栏:

死水塘里的毒菌
——谈保加利亚影片“上任前夕”
萧吟
在庆祝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五周年的时候,我们满意地欣赏了在我国首映的保加利亚优秀影片“上任前夕”。
这部讽刺喜剧片是根据保加利亚著名作家斯梯芬·柯托夫的喜剧“戈里马诺夫”改编摄制的。影片通过一个朝思暮想当部长使尽了一切卑鄙无耻的手段却落得一场空的戈里马诺夫,刻划了旧社会为名利为钱财尔虞我诈、明争暗斗的各色人物,揭开了他们龌龊的灵魂。
戈里马诺夫的人生哲学是:为了达到向上爬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他听到部长死了的消息,高兴得发疯了,他欢呼这是死人给他让出了一条路,他可以爬上去了。他甚至宣誓非成功不可,“哪怕家破人亡,也在所不惜!”为了巴结上首相夫人,他还特意到乡下找人来“搭桥”;为了讨好首相夫人,他指使他的帮闲强夺了别人的玫瑰油,甚至尝了首相夫人的闭门羹还要继续谄媚巴结。
影片揭露了戈里马诺夫丑恶的假面具。明明是利禄熏心,却满口“为人民效劳,不惜牺牲自己”;拉拢社会上的其他一些来互相吹捧,进行竞选活动。通过这些描写,影片向我们揭开了上层社会肮脏的遮羞布,让我们看到一些形形色色的伪君子们。例如报社主笔西考夫,谁给得钱多,他就登捧谁的文章;例如那些在俱乐部里听东道主戈里马诺夫在讲台上自我扩张、心里却在想着咖啡和柠檬水、想着也许还会有酒喝的无聊而又无耻的政客们。影片通过这一场激烈的“部长”争夺战,充分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层社会,自我中心,互相利用,彼此倾轧的丑恶本质。片中人吉什卡老奶奶把人喻为狗熊,就正是对那些昏愦庸俗小人们的斥责;她那尖厉的笑声,就是要把那个罪恶的世界撕裂!
为了家乡建立图书馆,想来求助于戈里马诺夫捐款的市长和校长,作者极其恰当地把他们安排在影片最后的一个高潮来到之前重新出场,好让人们在离开电影院之后有着更隽永的回味。他们来为行将“上任”的“部长”致祝词,企望戈里马诺夫会慷慨解囊捐助,但竟意想不到戈里马诺夫取出一帧年青时代当教员的照片作为回礼,想让他们带回去作个“永久纪念”,“可以用来教育青年,使所有的人知道,唯有像我这样,方才能够步步高升直到今天当部长!”这样,就更深入一层地再揭示了戈里马诺夫这个官迷心窍、爱财如命的人物的精神世界。
内阁突然总辞职的电话,使戈里马诺夫的“部长”之梦顿成泡影。在这个喜剧性高潮之下,戈里马诺夫摔下来了,摔得痛,也摔得狠!作者就是给这些龌龊的灵魂以无情的鞭挞。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这样的喜剧正层出不穷、花样翻新地演出,但是它在人民政权的国家已一去不复返了。看了这部影片,让我们更加理解保加利亚人民为什么这样渴望自由民主的社会主义的生活,诅咒资本主义的永远灭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