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一心争超产 立竿即见影 渭南县棉花再长新枝多结秋桃,晚秋作物赛过早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9-14
第6版()
专栏:

一心争超产 立竿即见影
渭南县棉花再长新枝多结秋桃,晚秋作物赛过早秋
本报西安13日电 陕西渭南县热烈展开“每亩棉田增产十至十五斤皮棉,每亩秋田增产三十斤粮”的秋季超产运动,力争全县增产皮棉六百二十万斤至九百三十万斤,增产秋粮二千三百万斤。
渭南县今年虽然遭受了严重的旱灾,但是,全县人民经过五十余天奋斗,基本上战胜了灾害,秋田仍是一片丰收景象。据各地调查,全县六十二万多亩棉田,平均每亩有二千五百至三千株,平均每株有棉桃十个左右,预计亩产七十三斤皮棉;晚秋粮食作物共有七十七万多亩,亩产也可以接近计划。人们都非常清楚的看到,继夏季丰收之后,秋季又将是一个大丰收。
中共渭南县委根据八届八中全会的精神,在这样一个丰收的基础上,发动群众,开展秋季超产运动。具体要求是:每株棉花再增加两个秋桃、每亩增产十至十五斤皮棉,每亩晚庄稼增产三十斤秋粮。各公社、管理区和生产队的党组织热烈响应了这个号召,一面检查松劲思想,一面组织宣传大军,深入田间,向群众宣传党的八中全会的精神。同时广泛地组织了辩论会和田间评比会。在这些会上,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群众进一步认识到:只要充分发挥了公社的优越条件,既能战胜严重的旱灾,也能保证秋季超产。群众还分析了把旱灾这个不利的条件,变为对超产的有利条件。群众普遍认为,第一,干旱逼起人们的冲天干劲;第二,旱灾使地温降低的比往年慢,推迟了晚秋作物的成熟期,只要继续加水加肥、中耕保墒,就可以促使秋庄稼增产。
从8月27日起,一个声势浩大的秋季超产运动就展开了,全县共有二十六万男女社员在各级党委书记率领下,在田间,重新安装起辘轳、水车、水泵,日夜浇灌晚秋作物。有的地方,妇女和小学生都拿着盆盆罐罐,一排排的在河边、井台端水,浇灌棉花和晚玉米。棉田里和玉米地里到处是人,他们一面摘新棉、收早秋,一面给棉田、晚秋作物施追肥、防虫害。城关公社双王管理区各生产队,对棉田进行了检查评比,并根据检查的情况分类排队,逐块提出超产计划,保证每株再长三至五个老桃,力争全管理区棉田亩产一百二十斤至一百五十斤皮棉。对晚玉米也追加了超产措施,普遍浇水追肥一次,争取每亩超产七十斤粮。经过全管理区男女社员的奋战,现在棉花普遍长出新的枝节,开出新的花蕾。一般的棉田每株增加四、五个花蕾,丰产棉田每株增加十几个花蕾。张秋香、薛俊秀、卢玉梅等的高额丰产棉田里,增加最多的竟达五十多个花蕾。双王管理区经过加工后的晚玉米,比早玉米生长得还好,预测每亩可收六百五十斤至七百斤。高塘公社各管理区分别举行了超产运动誓师大会,他们提出四万六千五百四十亩玉米,保证超产一百四十三万斤;二千三百多亩水稻,每亩超产九十斤。当超产计划和增产措施落实到各生产小队之后,各小队都争先恐后地展开了超产竞赛。各队之间天天交流情报,夜夜公布战果,促进超产运动向高潮发展。
在这次超产运动中,各级党委书记和干部都深入田间和群众同劳动。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在这次运动中,都发扬了党的光荣传统,哪里最艰苦,就到哪里去。因此,他们负责管理的都是条件不好、工作
任务艰巨的三类秋田。例如华州公社椭坡管理区一、二类玉米都分配给群众管理,剩下一千零一十多亩三类玉米,人们认为条件差、不好管理,八百多党、团员自动把这些三类玉米管起来,并且提出不管有多少困难,一定要三类玉米升级。
目前,虽然已是深秋,但是在渭南县的田野里,却出现了过去少见的景象:在棉田里,上面是一片红花,下边一片白絮,棉农们一面摘白花,一面加强管理,促使多结秋桃。农民们兴奋地说:“这才是丰收的景象哩!再加一把劲,争取超过超产计划,迎接国庆!”
(朱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